一
顾毓琇,字一樵,1902年12月诞生在江苏无锡祖居,2002年9月在美国逝世。他的百龄传奇人生,丰富多彩,与上海有着不解之缘。
20世纪初,已有不少无锡人到上海生活,顾毓琇的许多亲戚住在上海,他少年时多次到过上海。他的父亲顾赓明(晦农)早年接受了当时的新思想,相信读书救国、科学救国,送长子毓琦到上海进同济,送次子毓琇到北平进清华,送三子毓瑔到上海南洋公学(今交通大学)读书。顾毓琇于1915年未满13岁时考进清华学堂(后为清华大学),苦读八年后,于1923年8月17日,与100多名同学在上海登上“杰克逊总统号”轮船到美国留学。1928年获得麻省理工学院科学博士学位后到欧洲考察,1929年回国。以后多次出国,都是从上海出发。
顾毓琇回国后应聘为浙江大学教授、电机科主任。1929年4月1日与王婉靖在无锡结婚,婚后带母亲和小妹、小弟住在杭州。1931年1月长子慰连出生。1931年初到南京任中央大学工学院院长。他的大哥获德国汉堡大学博士学位后已在上海当医生,携母亲到上海,顾毓琇也将妻儿送到了上海。1932年9月次子慰庆出生。1932年,顾毓琇回母校清华大学创办电机工程系,为首任系主任,1933年1月任工学院院长。妻子带两个儿子留在上海,清华园西院教师住宅完工后才去北平,在北平生了长女慰文和第三个儿子慰华。
1937年卢沟桥事变,揭开了中国人民全面抗日战争的序幕。事变发生时顾毓琇正在外地考察,母亲和妻子带了四个子女由北平逃难南下,他在徐州同家人会合后一起到上海。不久,第四个儿子慰中生于上海。1937年下半年,顾毓琇到长沙参加由北大、清华、南开合组的长沙临时大学(后为西南联大)的筹备工作,仍任工学院院长,家人留在上海。
1938年初,顾毓琇作为无党派人士参加国民政府,到重庆担任教育部政务次长,1944年任中央大学校长。虽然妻子儿女也在重庆,但母亲和大哥、妹妹、小弟在上海,王婉靖的老父和姐妹也在上海,使他们十分牵挂。顾毓琇的父亲35岁时不幸因病逝世,留下六子一女,长子才15岁,毓琇未满14岁,最小的儿子毓琛是遗腹子。遭此巨变,家道中落,但顾母王诵芬太夫人坚韧刚毅,含辛茹苦,坚持要子女继续读书成才,以后顾家兄弟中出了五个博士,传为美谈。少年时家庭的不幸,使顾毓琇奋发图强,也使他对母亲非常孝敬。
八年抗战,母子隔离,1945年8月日本投降,顾毓琇思母心切急于回到上海,便辞去中央大学校长之职。他后来说:“以我个人之见,我宁愿回到教书、研究的生活中去。”但辞职的次日,他又被任命为上海市教育局局长。在回上海之前,他又临时接到了一项任务:作为中国知识界的代表,以中国总司令部中将参议的身份参加接受日军投降的事宜。顾毓琇先是于8月27日到南京,9月2日乘火车返沪面谒老母,5日再到南京,9日参加完受降典礼后回上海。1945年9月12日,抗战后的上海市政府成立。10月份顾毓琇的家人才乘船从重庆回到上海,在永嘉路623号租屋居住。
抗争胜利后全家在永嘉路623号合影(郎静山摄)
顾毓琇后来回忆说,当时“上海市辖区已扩大到整个上海地区,包括曾拥有涉外法权的英法租界”,“上海新政府面临着为四百万人民提供初等教育、中等教育乃至高等教育的艰巨任务......。如此多的旧校需要维修重建,如此多的新小学校将在城市和乡村建起。在上海市民的热情支持下,这一切均得以实施”。他在就任时,曾表明要同时到大学任教和从事科学研究,因此特别推荐李熙谋先生担任教育局副局长,主持日常工作。李熙谋曾任浙江大学工学院院长,而顾毓琇留美回国后第一个工作是在浙江大学,李熙谋曾是他的上级,他们曾一同创办中国电机工程师学会。李熙谋愉快地担任了他的助手(副局长),以后接任局长,解放前去了台湾。当时顾毓琇还聘请了陈鹤琴、俞庆棠等著名教育家到上海市教育局任职。
顾毓琇是在美国麻省理工学院获得电机工程科学博士学位的第一个中国人,在求学期间发明了“四次方程通解法”和电机瞬变分析的“顾氏变数”,又有许多学术科研成果,成为国际上公认的电机权威。回国后长期从事电机工程教学和科研,在担任行政职务的同时从未放弃专业。回上海后,担任了上海交通大学兼职教授,开设电机和运算微积分两门课程。当时江泽民同志是他的一名学生。后来江泽民同志回忆说,那时顾老师上课时“没带书,没带讲义......全在他脑子里”。这给学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顾毓琇还积极支持创办了上海纺织技术学校,培养实用技术人才,这所学校解放后演变为华东纺织工学院,后又变更为中国纺织大学、东华大学。
那时上海市没有专设文化局,教育局也要兼顾文化事业。1945年顾毓琇与好友一起创办了上海戏剧专科学校,这是现在上海戏剧学院的前身,现在上戏有一座楼名为“毓琇楼”。上海剧专成立后曾在兰心大戏院公演顾毓琇创作的抗日话剧《古城烽火》。1990年上海戏剧学院庆祝建院45周年又公演了他创作的话剧《白娘娘》,当时朱镕基、汪道涵、黄菊、陈至立等同志曾出席观看。
当时顾毓琇认为中国也应该研究原子能科学。1946年2月,他作为中国政府的代表前往东京,通过盟军总部从日本挑选一批科学研究设备运回国内,在参观东京帝国图书馆时,发现有几箱善本书是由南京中央图书馆劫掠,即向日方索回。7月,他曾去美国、英国和瑞士考察,并与有关方面探讨制造回旋加速器等事宜。这一年在巴黎召开的国际理论与应用力学会议上,顾毓琇经会议主席、著名学者冯•卡门博士(以后是钱学森先生的老师)推荐,当选为这个国际组织的个人理事,以后连选连任达半个世纪。
二
抗日战争胜利以后,顾毓琇与全国人民一样,盼望和平、建设,曾发表《中国经济的改造》、《中国的文艺复兴》等论著。但国民党蒋介石当局倒行逆施发动了内战,使他感到痛心。国统区人民爱国民主运动风起云涌,学生运动轰轰烈烈,形成了毛泽东同志所说的“第二条战线”。顾毓琇反对镇压学生运动(早年在北平参加过“五四”运动,内心对学生运动是同情的),还曾暗中帮助个别学生获救。他在南洋模范中学读书的两个大儿子和一个大女儿,也满怀热情积极地参加了学生运动,而且都参加了中国共产党地下组织,这是顾毓琇夫妇没有想到的。他们家还曾经是地下党基层组织活动的一个场所。
1946年爱国民主人士闻一多先生在昆明惨遭特务暗杀。闻一多是顾毓琇在清华读书时的同学兼好友,他们曾一起创办“清华文学社”,留学美国时顾毓琇自编自导话剧《琵琶记》,梁实秋、谢冰心等参加演出,闻一多专门从纽约赶到波士顿负责布景和服装。他们学成回国后又曾一同在清华大学任教。闻一多遇难后,顾毓琇怀着悲愤的心情公开发表了《怀故友闻一多先生》,称闻一多“真是中华民族的英勇斗士”。
1947年9月,顾毓琇在并非自愿的情况下到南京担任了国立政治大学的首任校长。顾毓琇虽然为这个国立大学尽心尽力做了许多工作,但感到南京和政治大学不是久留之地,将家属仍留在上海,他经常周末乘夜车往返于沪宁,回上海探望老母和妻儿。
1948年冬天,顾毓琇患了伤寒病,身体十分虚弱。49年初支气管又严重发炎,体温极高,他于3月10日回上海由做医生的大哥治疗。这时国民党兵败如山倒,他已决定不离开上海,解放后回学校教书。
1949年5月初,国民党当局派人找他,勒令他去台湾,否则将予“制裁”。无奈之下,他临时决定匆匆乘船去了台湾。他的三个较大的子女不肯跟随,留在上海迎接解放。他的老母和大哥 、三弟 、四弟 和妹妹 也都留在上海。从此骨肉分离了24年,形成了“一个家庭,两个世界”(《一个家庭,两个世界》是顾毓琇80岁时写的英文自传,2000年译成中文在上海出版)。
到台湾不久,顾毓琇夫妇带着三个幼小的儿女(慰华、慰中和慰民)经香港去了美国(此后他的第五个儿子慰国也到了美国)。顾毓琇先是回母校麻省理工学院任客座教授,开设高等交流电机分析和电工张量课程,同时从事科研。后来他又开辟了新的研宄领域,成为国际上自动控制特别是非线性控制理论的先驱。1952年8月,他到美国另一所著名的“常青藤”学府宾夕法尼亚大学担任终身教授,从此在费城住了半个世纪。在美国,他一直思念祖国、故乡、亲人和朋友,创作和发表了许多诗词,抒发真情。
1973年,在中美还没有正式建交的情况下,顾毓琇夫妇带着小女儿慰民,不顾重重压力,于8月5日回到上海。他们在国内的三个子女分别从沈阳、西安来到上海相会。顾毓琇的大哥毓琦、三弟毓瑔、妹妹毓桐,王婉靖的姐妹德靖、淑靖、汝琛和许多亲友都来到他们住的锦江饭店团聚。顾毓琇的母亲已于1953年逝世,四弟毓珍和王婉靖的父亲也已去世,不免使他们伤感。那时十年动乱尚未结束,阴影无处不在,亲人之间也难畅所欲言。虽然没有任何人对他们诉说对现实不满,他们对看到的一些事情仍会感到莫名其妙。但无论如何,阔别24年之后能与许多亲友重逢,总是令人兴奋愉快。而他们能够回到大陆,本身就说明情况会逐渐改变。这次在上海,他们访问了郊区的“人民公社”,参观了发电厂、少年宫等;顾毓琇还在交大作了《非线性控制和系统分析》的学术报告,也曾回无锡扫墓祭祖。
8月14日,顾毓琇夫妇带着两个儿子两个女儿到北京参观、访问、会友。29日,在中国共产党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刚刚闭幕的当晚,周恩来总理在人民大会堂接见了顾毓琇夫妇和四个子女。周总理与顾毓琇在抗日战争时期早已相识,这次从晚上10点到半夜1点20分三个多小时的会见,使顾毓琇一家倍感亲切。顾毓琇后来回忆说:“我们像老朋友那样倾谈,漫谈着双方都关心的种种话题......第二天全世界都知道了我们的北京之行,而这在我们的要求下原本是不见诸报刊的......那时,我们决没有怀疑周恩来实际已经大病在身。”顾毓琇夫妇从交谈中不但感受到周恩来总理伟大的人格魅力,也看到了中国的希望。在会见中,周总理突然风趣地对王婉靖说:“感谢你为我们生了三个共产党员!”这时顾毓琇夫妇才知道三个子女早已参加了共产党。当时“文革”尚未终止,总理还说他们“是经过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考验和锻炼的共产党员”。顾毓琇夫妇从陪同人员处得知他们都曾经饱受冲击,更加深了理解和亲情。
三
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国内拨乱返正,实行改革开放政策,顾毓琇深受鼓舞,于1979年再次回国访问讲学。5月15日到31日,在上海交通大学讲授“线性与非线性控制理论和系统工程”。之后到北京、西安、成都、南京讲课,7月23日回上海,24日到华东化工学院参加学术讨论会,30日回到费城。他先后被聘为五所交大(上海、西安、西南、北方和台湾新竹)、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南京大学、东南大学、浙江大学、东北工业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四川大学、上海大学、江南大学、安徽师范大学等高校的名誉教授。他还积极促成了上海交通大学与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派代表团互访,并于1979年9月7日签订了合作协议。
1983年9月,应中国科学院卢嘉锡院长的邀请,顾毓琇夫妇于9日又经上海到北京,邓小平同志由王震等同志陪同接见了他们和子女。顾毓琇对科教兴国、藏富于民、试行股份制和改进中美关系提出了一些建议。当时《邓小平文选》出版不久,小平同志亲自题字签名赠送。24日到上海,汪道涵市长会见并宴请。顾毓琇夫妇每次回国都受到尊重和礼遇,不少人也得到他们合理的帮助,但他们从未为自己的子孙谋求任何特殊的照顾。他们的大女儿和二儿子,先后于1978年和1984年底因工作需要并按政策规定,作为引进人才调回上海工作,他们都是事后才知道。
1986年交通大学90周年校庆,顾毓琇夫妇来到上海,6月8日参加了上海交大的庆典,后又去了西安、成都参加西安交大、西南交大的庆祝活动,到北京由茅以升、钱正英陪同会见了邓颖超同志。当时江泽民同志担任上海市市长,6月24日师生相见,共同回忆了40多年前在交大的美好岁月。之后泽民同志赋诗,又亲书条幅带到费城,诗曰:“重教尊师新地天,艰辛攻读忆华年;微分运算功无比,耄耋恢恢乡国篇。毓琇吾师两正 江泽民 丙寅初夏。”
1988年5月,顾毓琇夫妇到北京和外地后再来上海,21日访上海交大,26日访复旦大学。当时江泽民同志已任上海市委书记,师生再次重逢。1989年发生“6•4”风波后,江泽民同志担任了中共中央总书记。在国际上一片反华喧闹中,顾毓琇写信给他表示祝贺,同时恳求希望能更加体察民情,顺应民意,关注民生。泽民同志很快写了回信。9月28日,顾毓琇夫妇毅然接受邀请,经上海到北京参加了建国四十周年庆祝活动,10月2日与江泽民同志再次会见于中南海,11日回上海,当时市委书记兼市长朱镕基会见和宴请了他们。朱镕基同志毕业于清华大学电机系,可以说是顾毓琇的再传弟子,1999年4月作为总理访美时,顾毓琇专程到华盛顿相会,书赠“智者不惑,勇者不惧,诚者有信,仁者无敌”。
1991年4月,顾毓琇夫妇到北京参加清华大学八十周年校庆,又到中南海访问江泽民夫妇,29日到上海访上海交大和纺织大学。5月3日市委书记吴邦国同志会见和宴请,9日又会见和宴请了黄菊市长和汪道涵同志。
1992年2月,《顾毓琇科学论文集》由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出版,江泽民同志题写了书名。5月,为参加国际现代物理研讨会,顾毓琇夫妇又经上海到北京,再次会见江泽民同志。参加东南大学九十周年校庆后于10日到上海,又会见了吴邦国同志。11日经隧道到浦东,再从大桥回市区,当天下午动身回美。当时他们夫妇已是90高龄。
顾毓琇非常关心祖国各方面的情况,不断献计献策,并为祖国的和平统一、中美文化教育交流合作,做了许多实际的工作。1995、1997和2000年,江泽民同志访美时都曾会见他,特别是1997年10月,江泽民夫妇专程到费城顾毓琇家里拜访老师和师母,为世人瞩目,已成为历史佳话。
2002年9月9日,顾毓琇在美国逝世。江泽民主席给师母发去唁电说:“顾老师博古通今,学贯中西,教书育人,师表天下,平生孜孜好学,且心系祖国统一,献计献策,为众所敬仰。顾老师的崇高精神,将永远激励后人。”朱镕基总理的唁电说:“顾老师平生治学严谨,文理兼通,为人师表,乃众之楷模。顾老师心系祖国和人民,拳拳之心,永昭后人。顾老师永远活在我们心中。”
2006年3月,顾毓琇夫人王婉靖在美国逝世,享年105岁。他们的子孙遵照二老的遗愿,将他们的骨灰运回祖国,安葬在故乡无锡,实现了叶落归根。他们的儿子代表亲属将祖居房屋捐给了无锡市政府,经中共中央批准,成立了顾毓琇纪念馆。
(作者系第八届、第九届全国政协委员,上海电气集团总公司离休干部)
技术支持:上海江帆网络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