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位于衡山路838号的衡山电影院,上了点儿年纪的上海人都会对它充满感情,因为在老上海人的记忆中,这座梧桐树下的电影院沉淀了浓厚的历史文化底蕴。这座筹建于1951年的电影院,是中华人民共和国诞生后上海新建的第一家电影院。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上海所有的电影院都开设在市中心地段,当时徐家汇一带远没有如今这么热闹繁华,周围没有一家电影院,住在那里的居民看电影要到南京路、淮海路去,很不方便。
衡山电影院
上海解放初期,根据陈毅市长“市政建设为生产服务、为劳动人民首先为工人阶级服务”的指示,以及1951年上海市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上,徐汇区人民代表提议在衡山路靠近徐家汇的地方建造一家电影院的提议,决定在当时辖区内通向吴泾、闵行、漕河泾地区的交通要道——衡山路838号地块建造一座电影院。1951年8月17日举行了奠基典礼,由当时的上海市市长陈毅、副市长潘汉年亲自批准拨款,并在批文中指出:尽量争取社会力量,以减轻政府负担,可于该区适当进行劝募工作。于是,筹建委员会在境内工厂、商人及社会各阶层市民中以股金认购形式进行集资。衡山电影院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上海市第一家采用民间集资和国家投资结合建造的电影院,总投资额为人民币31万元。其中民间投资16万元,政府投资15万元,可谓开创了国内影院建造的先河。当时集资采取的是购买股票的形式,旧币1万元一股,相当于现在的人民币1元一股。不少电影圈人士参与了集资,上影集团总裁任仲伦笑称,自家也是衡山电影院“小小的股东”。著名电影表演艺术家秦怡说:“衡山电影院是我的老电影院,我的老朋友。”影院于1952年1月5日落成开幕,座位999个。陈毅市长为影院题写了“衡山电影院”院名。
公私合营衡山电影院股份有限公司股票
沪上唯一庭院式花园影院
衡山电影院建造时采用“独门独院”的方式,可谓上海滩绝无仅有。它坐落于衡山路休闲街的西首,面朝衡山路。影院前设置气派的门楼,门楼上面覆盖着灰色水泥平顶。下面是5米高的四扇灰色大门,中间两扇用于观众进出的大门前装有两扇3米高的大铁门。从大门进去,是一个花园,花园尽头便是钢筋混凝土屋架结构的电影院建筑,建筑两侧各有一个花坛。进门右手边有一个小边门,边门通往走廊,走廊一侧是放映队、业务办公室、美工室、木匠室和票房间,再进去是观众休息室。左侧靠近建筑的花园里有一个绿色竹子搭建的葡萄架,葡萄藤蔓攀援在架上,浪漫柔情,挂果时节,一颗颗晶莹剔透的葡萄挂满枝头。再走进去便是托婴室,看电影的观众可以在这里寄放自己的小宝宝。影院四周辟有花圃,种植各种花卉树木和盆景。
衡山电影院开张后,便成为衡山路上的一道亮丽风景。开业后,放映的第一部电影是抗美援朝纪录片,人们争相前往观看。尤其是股东们,更是扶老携幼前来,他们看的不仅仅是影片,也是一种情怀。据老上海人回忆,新建成的衡山电影院名气不亚于大光明电影院,影院几乎天天满座。当时,能够去衡山电影院看一场电影,是件挺时髦的事。20世纪50年代,苏联皇家芭蕾舞团到上海演出,票子由新建成的衡山电影院代销,长长的购票队伍从衡山路一直延伸到天平路。当时苏联、印度、越南、朝鲜等电影代表团都曾到衡山电影院参观访问。
20世纪60年代起,沪上影院按新片拷贝放映先后次序,分为三轮级次,那时上海只有大光明、国泰、国际、和平等首轮电影院,建成不久的衡山电影院也跻身其中。因为它满足了有冷气、软沙发座位、容纳观众数量上千这三个当时首轮电影院具备的硬件条件。衡山电影院成为首轮电影院,附近的居民自然欢呼雀跃,这是他们家门前的影院啊。开阔的空间、草坪、绿树、鲜花,让他们享受到在其他影院享受不到的快乐。看电影的市民,常常早早来到影院,先是在影院的庭院里散散步,呼吸呼吸绿树青草的味道,然后再进去看一场电影,心满意足地回家。在“文革”前所拍摄的电影故事片里,衡山电影院常常成为片中的一个场景,如《今天我休息》和中国第一部彩色宽银幕立体电影《魔术师的奇遇》里都可以看到这座电影院。
惊艳上海滩的回雁厅
在撰写这篇文章时,笔者通过曾在衡山电影院当过经理的土山湾博物馆馆长桂炎认识了衡山电影院的顾荣生经理。桂馆长告诉笔者,顾经理是衡山电影院的一部活字典,有什么问题尽管问他好了。于是,在冬日的一个阳光明媚的上午,笔者有幸在文化气息浓郁的土山湾博物馆遇见了顾荣生经理。他身材高大挺拔,相貌俊朗,一表人才,一点不像即将步入古稀之年的人。他1971年从济南装甲兵部队复员后被分配到衡山电影院,先是当电工,不久又当上了服务组长,1979年被任命为衡山电影院经理,直至2002年退休。他在衡山电影院工作了33年,对衡山电影院的感情之深非同一般。性格豪爽的顾经理快人快语,说起衡山电影院的发展和变化如数家珍。
1972年,衡山电影院局部大修,把银幕改成宽银幕,座位增添至1044个,还有80个加座。粉碎“四人帮”后,电影院迎来了春天。许多以前不能放映的电影都能放了,饥渴已久的影迷疯狂地拥向电影院。电影院的生意火爆,现在的人根本无法想象。为了看一场电影《红楼梦》,人们可以通宵达旦地排队。20世纪80年代初,衡山电影院放映《闪闪的红星》,从5点开始的早早场到午夜12点的夜场,场场爆满。1982年罗马尼亚电影周期间,衡山电影院门口每天买票的观众挤爆了影院。那时,顾经理住在离衡山电影院不远的余庆路上,电影周首映电影是《橡树,十万火急》。首映当日,半夜12点,突然有人雨点般地敲打他家的门,开门一看是衡山电影院的一位老职工。他说:“不好了!顾经理,电影院的铁边门被撬开了,买票的人都冲进来了!”那时,顾荣生的妻子正在上夜班,他二话没说,立即抱起襁褓中的儿子,直奔影院。到了那里,他把孩子往值班室一放,就赶紧去现场。他一边联系徐汇区公安局,一边安抚观众。到天亮时,整条衡山路上已是人山人海,徐汇区公安局局长亲自指挥民警到影院维持秩序。一个晚上在人群里挤进挤出做工作的顾经理,身上的衣服全部都湿透了。
为适应市场经济需要,1983年衡山电影院在观众休息厅自办小卖部,之后又开设了音乐茶座,投影录像放映等。1990年10月,衡山电影院进行更新改造,1991年底改建完成,原先的门楼拆除了,变成一排面向衡山路的镂空铁门,原先的放映厅改建为896座的阶梯式衡山厅,原来的观众休息室则改造成为双人情侣座,命名为回雁厅。小厅为什么叫回雁厅呢?顾经理说,这里面还有故事呢。有一年他到衡阳去出差,入住的宾馆边上有一个回雁峰公园,据说每年春天南飞的大雁都要回到这里,落下来繁衍生息,故名。顾经理坐在景色如画的回雁峰公园里,想起了柳宗元谪居永州时写过的一首七绝诗:“故国名园久别离,今朝楚树发南枝。晴天归路好相逐,正是峰前回雁时。”顾经理心想衡山为五岳之一,我们电影院就是以衡山命名的,他由此获得灵感,把新建的小厅命名为回雁厅。顾经理当时的灵感是,这些大雁到过回雁峰公园就会因思念而年年回来,我们衡山电影院创建的这个小厅也要让观众到过一次就想着再来。寓意极美,获得大家一致赞同。那么怎样才能让观众因思念而再来呢?大家也着实动了一番脑筋,一定要显示出与众不同的风格,才能吸引人来了还想来。
开张后的回雁厅惊艳了上海滩,这个小厅共104个座位,有52对宽大的双人沙发,都是定制的,坐上去软软的,非常舒适。沙发前放置茶几,茶几上有天天更换的鲜花,充满了一种温馨浪漫的气息。不少观众听闻后从四面八方赶来,还有不少是从浦东、杨浦过来的。当时,一个座位一年票房有1万多元,这在20世纪90年代初是很厉害的,当时的电影票才15—20元一张。电影《瞧这一家子》的观众见面会放在回雁厅,票子卖到128元一张。参与展映的演员陈佩斯说:“我在同济大学,放映时,观众见面会有几千个观众来参加,放在你们回雁厅才104个观众,太少了!”顾经理说:“陈老师,来回雁厅的都是有品位的观众,是您真正的铁杆粉丝。这场见面会的门票要卖到128元一张,消费层次可不低啊!”陈佩斯觉得有道理,而且这里的服务也非常到位,剧场里没有一个服务员站在那里蹭电影,整个氛围非常好。因为环境好、服务好,衡山电影院的名气越来越响,赶上情人节、圣诞节的活动,回雁厅场场爆满。
别开生面的花苑电影节
1993年衡山电影院被命名为花园单位,是全上海50多家电影院中唯一的一家。第一届上海国际电影节于1993年举办,这是中国首次举办的国际电影人士的盛会。那年年初,上海国际电影节在上海影城举行授牌仪式,10月7日至14日正式举办。主会场设在上海影城,大光明、衡山电影院等8家首轮电影院为分会场。借着上海国际电影节的契机,衡山电影院决定办一次自己的电影节,这个创意得到了上海电影公司的全力支持。衡山电影节的时间定在每年4月,名字就叫“花苑电影节”,因为4月正是大地复苏、春暖花开的季节,很切合花苑电影节的名字,主题花便是杜鹃。首届花苑电影节定在1993年4月,为期十天,上海市副市长龚学平、上海电影局局长吴贻弓为花苑电影节题了词。此后,衡山电影院每年春天都会举办花苑电影节,除了展映多部中外优秀影片,影院还在宽敞的庭院里摆放数百盆杜鹃,花团锦簇地迎候观众。影院里人山人海,人们看完了电影,还逗留在庭院里,欣赏鲜花,久久不愿离去。入夜,庭院的草坪上亮起珠玉般的彩灯,整座衡山电影院便越发显得花影绰绰,月影、花影、灯影、人影交相辉映,别有一番情趣。
衡山电影院的花苑电影节是上海唯一的一家,从1993年到2003年,这个颇具创意的花苑电影节一共举办了十届,一家影院能连续十年举办电影节,这在电影史上也是绝无仅有的。而且年年主题不同,每一届都有新意,都有叫得响的口号。首届主题是获得“花苑影院”称号的揭牌仪式,口号是“美化家园”。第二届主题是领养衡山路行道树,这届花苑电影节公益领养了衡山路上从天平路到宛平路段的48棵行道树,捐赠给徐汇区园林局。
1997年10月在上海举办的全国第八届运动会是20世纪末我国规模最大的一次全国综合性运动会。为了迎接这次盛会,当年衡山电影院的花苑电影节就以此为主题,推出了一张由龚学平题词的观影卡,每张卡售价50元,可观看4场电影,卖卡的2万多元收入全部捐赠给徐汇区民政局作为慈善基金。1997年7月1日香港回归,花苑电影节特地举办了香港电影回顾展,在全国都有影响,台湾的一家电影杂志也刊载了这一盛况。花苑电影节每届举办10天,其中一届还举办了由知名主持人王飞珏主持的影迷论坛5场,出了6期期刊。许多电影界的知名人士都出席过花苑电影节,许多影迷也纷纷赶来要求合作。
1995年,美国电影《未来水世界》在衡山电影院放映,影片以其华丽的场面、宏大的布景和众多的特技效果令观众惊叹不已。这部影片犹如一个成年人的华丽童话,把观众引入一个奇妙的电影世界之中。衡山电影院在环境布置上也别出心裁。顾经理有一次坐在办公室里,看着窗外有好多建筑垃圾,有旧管子、废木料等,突发奇想,是不是可以用这些废旧垃圾在花园里做一个大型恐龙展呢?他去买了几个恐龙模型,在美工和工匠师傅的共同努力下,用几根小木棍搭了个造型,利用废旧垃圾,扎成大大小小的恐龙骨架,把草坪上剪下来的草放在地上晒干,搅和在水泥、石灰材料中,其中最大的一只是有4米多高的霸王龙,它的两只眼珠是用红色灯泡做成的,晚上,在黑漆漆的花园里,有一种恐怖、真实的感觉,非常符合电影的氛围。这个创意获得了上海环境布置特等奖,评委们说,衡山电影院的环境布置已从一般的橱窗布置走到了立体和全方位的创意。
推出私人包场的“花苑厅”
衡山电影院名声在外,如何更上层楼,成为摆在衡山电影院决策层面前的一个难题。在创造上海独一无二的电影院的理念下,衡山电影院在1999年举办的第九届花苑电影节上做出了一个重大决定,那就是把原先的弹子房改建成为一个私人包场的小厅,因为衡山电影院是花园影院,就把这个小厅命名为“花苑厅”,由著名剧作家杜宣题字。花苑厅共52个座位,小厅外面有一个玻璃房酒吧。天气好的时候,白天阳光满屋,晚上可以看星星、月亮。下雨天,情侣们手捧一杯咖啡或美酒,坐在玻璃房里,眼前是花园美景,淅淅沥沥的雨点打在玻璃顶棚上,有一种回归自然之美,咖啡伴着雨声,安静而有情调,说不出的浪漫。
衡山电影院花苑厅
为了满足不同层次观众的需求,1999年9月又推出了私人包场活动,第一场就由旅美演员王洛勇包场,并放映由他主演的影片。因为在上海影院里还没有过私人定制包场这样的形式,所以王洛勇自称是“第一个吃螃蟹的人”。那天,请了两位吹萨克斯的乐手在花苑厅门前迎宾,点燃的蜡烛从衡山路一直排到花苑厅,花草的香气伴随着摇曳的烛光,浪漫至极。玻璃房内高朋满座,记者云集,人们在烛光下受用着咖啡,欣赏着美景。当晚的电视新闻用很长时间播放了这一段新闻,报纸上也做了详细报道,花苑厅成了当时人们热议的话题,要求包场者络绎不绝。
衡山电影院注重服务,并提出“看片不满意,10分钟之内可以无条件退票”。笔者问顾经理,有没有人退过票。他说:“有三位。一位是进场后不知道自己看过这部电影,因为片名和自己原先看的不一样。还有一位是家里有事打电话来叫他赶紧回去。第三位是看了我们打出的广告后不大相信,是故意来看看是否真实的。这三位,我们都履行诺言,退了票款。衡山精神就是这样逐渐形成的。”
新衡山电影院续写新篇章
时光荏苒,随着中国电影事业不断地蓬勃发展,衡山电影院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的建筑风格与陈旧落后的影院设施,显然已经不符合新时代观众对影院的高品质需求。2009年,借着迎“世博”的契机,衡山电影院进行了一次由表及里的全面翻新,名字也改成了“新衡山电影院”。“新”,除了指影院硬件上的提升,也体现了衡山电影院作为申城最具上海情调的影院力求创新的理念。
2010年9月27日向公众开放的新衡山电影院保留了其独有的花园影院环境,经过精心的设计和改造,如今作为上影永华影城连锁管理影院之一,其时尚高雅的整体格调与衡山路周边环境以及历史风貌相得益彰。改建后的衡山电影院,共设置了三个放映厅,中间的大厅以装饰艺术派风格融合包豪斯设计元素,显得时尚感十足。外立面则采用了竖状线条,漂亮的竖线条犹如竖琴般显示出一种音乐的韵律,棱角分明的几何形状与圆滑曲线完美结合,能随着人们行进间视角的不同,配合自然光影的交错,产生一种静态的韵动,黑白两色的大块面分隔使影院充满时尚感。建筑顶层一个大大的五角星,暗示着这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所建的影院,中间竖写着“衡山电影院”五个大字,下面有陈毅落款。整个建筑承袭了衡山路固有的法式基调。新衡山电影院是历届上海国际电影节的指定放映影院,三个不同风格的放映厅,均配置先进的音响设备、舒适的座椅,可以满足不同层次观众的欣赏需求。衡山厅里设置了562个座位,回雁厅改建成131个座位,花苑厅还是52个座位。所有影厅皆以“超五星”的标准建造,全套引进最先进、最现代化的进口放映设备:国际顶尖水平的科视高清数字放映机、代表影院最高标准的杜比环绕7.1声道音响以及超宽排距的舒适座椅,为观众营造出专业又舒适的观影空间。
随着电影在人们生活中所占比重的不断增加,电影院的功能也越来越多元化。时至今日,电影院早已不再是单纯放映电影的地方。在新衡山电影院笔者见到了现任经理鲍姚佩,从她的介绍中,笔者得以了解到新衡山电影院的一些情况。正门进去的衡山厅是徐汇区影院中座位最多的,在改建时特地保留了原先的舞台,不仅能举办影片的首映礼,还能满足品牌推广、时尚走秀和特色演艺的需要。这里经常会有一些戏曲名家演出,单位年会、学校幼儿园的毕业典礼等也经常借此地举办,门前空旷的庭院也为这些活动提供了极好的展示场地。回雁厅则比较适合单位的小型年会和明星发布会。建造在庭院里的回雁厅、花苑厅分别是法式风格的中厅、小厅。花苑厅是徐汇区影院里座位最少的,适合私人包场,它集花园、咖啡厅、电影院为一体,颇具欧陆风情,一些求婚仪式、生日派对、小型聚会等就在这里举行,外面的场地还可以用做自助餐厅。花苑厅的私人包场如今已成为新衡山电影院最著名的特色项目之一。新衡山电影院积极参与上海国际电影节,上座率始终名列全市前茅,热门场次几乎场场爆满。每逢6月举办的国际电影节,影迷们都会通宵排队购票,衡山电影院利用独栋建筑的优势,晚上12点发号,领到号的观众就可以到花苑厅休息,并为观众免费提供饮用水和花露水。
独特的庭院风格让新衡山电影院相比其他商业电影院多了一丝自然的气息。在影院的定位方面,新衡山电影院也希望能够和单纯放映商业影片的电影院有所区别。于是,在加入由上影集团属下的上海联和院线运作的AFA(艺术电影放映联盟)之后,新衡山电影院开始推出了独具特色的“艺术电影沙龙”,每周五晚上6点和每周六上午10点,影院会为一部艺术电影举行专场放映。这是新衡山电影院增加自我文化气质的一种方式,也是为中国艺术电影的推广、培养艺术电影观众出一份力。好比北京的百老汇影院一样,新衡山电影院也会将放映艺术电影常年坚持下去,为广大文艺青年提供文化艺术的专业欣赏平台。2017年,衡山电影院就放映了《百鸟朝凤》《摇摇晃晃的人间》《一念无明》《八月》等26部艺术电影。对许多年轻情侣们来说,电影院就是一个再理想不过的约会圣地。而“浪漫”,正是新衡山电影院除了“花园”和“艺术”之外的又一个关键词,于是,在花园影院里看一场艺术电影,成了许多文艺小清新的最爱。
衡山电影院面朝着衡山路,影院门前是一片开阔的庭院,有着别具风情的草坪和景观绿化,绿地一侧站着一只造型现代的落地钟,准确地指示着时间。另一侧的花坛里,四时鲜花不断。露天院子里摆放着休闲座椅和遮阳伞,为徘徊于衡山路上的游客,抑或是等待进场的观众提供一个能够驻足小憩的地方。观众在欣赏电影之余,亦可悠然流连于绿草如茵的草坪上品味咖啡,感受衡山路独特的浪漫风情。若是天气晴好,坐在如此雅致的庭院里,即便不是来看电影,也能邂逅一个无比惬意的午后。这便是衡山电影院六十余年来始终保持不变的特色,在这里,你不仅能享受到影音带来的震撼效果,也能感受到绿草如茵的浪漫风情。由于衡山电影院有着独一无二的优雅环境,好多影视剧如电视剧《辣妈正传》、电影《剩者为王》都曾在此取景。
和旁边的衡山坊连成休闲氛围
现在衡山电影院的右侧是一家儿童摄影花园店,左侧是一家名为“女枪手”的墨西哥餐厅。一楼有个很大的就餐区,拉丁风情装修,时尚与古典并存,用餐氛围轻松随意。露天位适合下午茶小憩,看看沿街风景,楼上则有一个相对私密的酒吧。每到半夜时分,这儿俨然一家拉丁风情小酒馆,看完夜场电影出来,宵夜是年轻人的最爱。据说,下半周晚上还有现场乐队表演传统拉丁音乐。
喜欢安静氛围的可以到衡山电影院旁边的衡山坊去走走。它就在衡山路和天平路的交会处,这个时尚地带是再现20世纪30年代海派建筑风情的历史建筑精品街区,其倡导的慢生活理念似乎更符合现代人的精神需求。
衡山坊
衡山坊整个坊区由11幢独立花园洋房和两排典型上海新式里弄住宅组成。这里原名“树德坊”,曾是上海滩颇具知名度的高档住宅区。北部的新式里弄建于1934年,属于上海典型的弄堂住宅;南部花园洋房建于1948年,有着西方建筑的特色。新建的衡山坊对原有建筑的位置、体量、形体不做变动,只对门窗、屋面与墙体等在保留原貌的基础上小心翼翼地进行了更新改造。衡山坊的布局汲取了老上海里弄的特点,创造多入口的口袋广场,合理的动线和业态搭配巧妙,在欧陆风情的衡山路上打造出了具有独特上海魅力的城市慢生活街区。重新修缮后的地面,间隔的彩色地砖点缀在青灰色块中,时不时会看到一些记录上海历史的铭牌。而在衡山坊入口处的地上,一幅微缩地图展示了从这里出发到徐汇区甚至上海的一些知名地标所行走的方向和距离。重修之后的衡山坊不但保留传承了老上海文化历史的精髓,还通过具有现代感的设计重塑了摩登时尚的生活格调。
衡山坊是上海近代海派民居的典型样本,里面的建筑建于20世纪三四十年代,正是民国建筑发展的鼎盛时期,堪称东西方建筑文化融合的缩影。衡山坊的特别之处在于其南部和北部不同样式的建筑并存,创造了灵动的空间变化。北部新里集合了创意办公、艺术空间及异国美食,南部花园洋房主要以精品零售为主。
20世纪初,这里是上海滩许多文人雅士的聚居之地。经典电影艺术家、电影导演费穆自1932年起就居住在这里,在此期间,费穆与电影明星阮玲玉、金焰等合作,创作了具有独特人文情怀的影片,电影《小城之春》更是开启了中国诗化电影的先河。费穆曾任联华影业公司导演,当年,费穆在树德坊的家经常有艺术界人士来拜访,座上客有京剧大师梅兰芳、姜妙香以及著名电影演员刘琼等。炎炎夏日的傍晚,费穆常常在家门口举办自拉自演的文艺晚会。费穆先生提携过不少有志向的文化青年,其中一位是中国第一位独立执业的女建筑师张玉泉,她当年也居住在树德坊。张玉泉与同为建筑师的丈夫费康创办了大地建筑师事务所,在长乐路上留下了西班牙建筑风格的蒲园等杰出的建筑作品。与冰心、庐隐、凌叔华、萧红、沉缨、施济美、冯沅君、陈衡哲等齐名的民国十大女作家之一的罗淑也于1937年旅居于此。
如今的衡山坊街区有着较高的颜值,在衡山坊的一个入口处可以邂逅外国艺术家以十个苹果为主体的雕塑,进到里面还可以看到只在乡村生活记忆里出现过的打水井、绘满整个墙壁的老上海地图、颇有特色的立体绿化等。多入口的口袋式广场根据里弄街巷的特点布局,重现了旧上海居民喜聚于弄堂口,表现融洽邻里关系的公共空间。大面积的花岗岩铺石间巧妙融入寻游光带,引领追寻老上海历史人文特色,这些精巧的布置丰富了空间的肌理,充满了浓郁的上海地域特色。夜晚的衡山坊也有惊喜,白天普普通通的一幢房子,夜间却能魅惑炫目,奥秘则是洋房外立面贴的墙砖会发光。
在完整呈现原有建筑的肌理与空间形态下,衡山坊巧妙地融入了现代商业元素,糅合了时尚精品店、高端餐厅酒吧、创意办公、艺术空间等休闲与商业空间,打造出一处独具上海魅力的城市慢生活街区。衡山•和集由4幢独立建筑构成,拥有书店、展览画廊、论坛讲座、生活时尚等功能。这儿有我国第一家以影像主题的专业书店,里边囊括1万种品类,总计2.5万册图书及500种国际杂志,是目前中国最全最专业的进口杂志书店。华东地区第500家星巴克,也是星巴克High-profile主题概念店也在衡山坊里安营扎寨。始于1913年的维也纳咖啡甜品品牌AIDA咖啡馆,将传承百年的手工咖啡与甜点带到了这里。气氛温暖又带有浓浓维也纳风情的西餐厅,充满工业感的设计风格、色彩缤纷的喷绘壁画带来了极强的现代艺术感。这里还有马克华菲生活概念店,店内的鲜花和创意生活家居颜值极高,三楼有许多限量版进口书籍,可以喝着咖啡坐着阅读。衡山坊内的Pasty Grimaldi’s是美国社会名流追捧的披萨品牌,如今驻扎在衡山坊的二层老洋房内,里面充满纽约街头元素,如明星照片墙、地铁线路图、手绘城市街景。来自曼哈顿的大厨亲手秘制手工面团制成霸气侧漏的乳酪饺,脆韧且带有淡淡烟熏味的披萨,配上一杯布鲁克林的啤酒,味道自然是妙不可言。Tiki China是沪上第一家有着开放式厨房的烧烤西餐厅,也是第一家开在中国的Tiki风格酒吧,轻松的异国海滩度假氛围,Tiki雕塑、竹制家具和热带植物都融入其中。
在现代化设计理念的重塑下,衡山坊里这些曾经的花园洋房、新式里弄,华丽转身为独具魅力的城市慢生活街区,怀旧与现代的元素在老洋房里激情碰撞,堪称上海花园洋房及里弄文化传承的成功典范。
在上海唯一的花园影院看完电影,顺便去附近的衡山坊转转,吃吃饭,或者喝喝咖啡,这一天就完美了。
(作者系上海作家协会会员)
技术支持:上海江帆网络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