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加载中...
2021-12-13 12:06:46
朱志尧(1863—1955),字宠德,号开甲,青浦人。生于上海董家渡一个富商家庭,其母为马相伯之姊马建淑,其父朱朴斋以经营沙船为业。朱家世代奉教,朱志尧亦从小领洗,教名“尼各老”。朱志尧儿时曾从二舅父马相伯就读于徐汇公学,后又在松江苦读经学,学习八股,先后应试八次,均未中。直至1893年,参加第九次应试,才中青浦县附生,1899年捐银为贡生。
朱志尧(1863—1955)
1887年,25岁的朱志尧到三舅父马眉叔主持的招商局工作,成为往来上海、宁波间的江天轮的买办,几年后调任江裕轮买办。1896年前后,盛宣怀因办理织布局而积压了大量的棉籽,无以为用。朱志尧参考国外资料,设计了轧棉籽油的机器样式,建议盛宣怀办棉籽油厂。盛听从建议,于1897年开设了大德油厂,朱志尧出任总办,并根据自己的图纸研制出新式的国产棉籽榨油机。
朱志尧因舅父马相伯之故,与徐家汇土山湾渊源颇深,其事业开展,亦得到土山湾诸英才相助。如土山湾印书馆的技师邱子昂,就印刷技术而言,是当时唯一有石印经验的中国技师。朱志饶主理大德油厂,就请邱子昂来主事,亦如《江南育婴堂记》所载:
邱子昂颇有才能,十余年间,助翁相公管理印书房相帮不少。于1899年至大德油厂,助朱子尧经理全厂事务,颇著成效。复助子尧等开创图书公司于上海小南门外教场地。
文中所提及的图书公司,为清光绪末年,朱志尧与曾少卿、张謇、李平书等人联合创办的中国图书公司,其目的在于“巩护我国教育权,印刷书籍,以兴实业”。当时邱子昂亦来图书公司协助朱志尧,主理印刷技术。
土山湾孤儿院一侧的慈云桥亦和朱志尧有关。慈云桥是架设在肇嘉浜上的一座小桥,桥北是土山湾孤儿院,桥南为土山湾居民的生活区。慈云桥由马历耀修士于1872年时修建,原桥墩为木质,年久失修,岌岌可危。经各方商议,1902年,决定重建慈云桥,桥堍改石制,桥身改铁制,铁料全部由朱志尧委托邱子昂购买。
1904年,朱志尧创设机器制造厂,定名“求新”,有工作母机二十台,聘请外商船厂技术人员指导生产。因1904年大德油厂获利41 000两,使得朱志尧决意再投资创设同昌油厂,厂里1 800套轧棉籽油机设备,均由“求新”机器厂制造。据统计,1905年至1911年的七年中,求新机器厂设计制造了上百种产品,如轮船、蒸汽引擎、榨油机床,甚至包括大小桥梁以及自重六十六吨半的自来水厂抽水机等,其中很多产品都属中国首创。
朱志尧的社会地位日益提高,眼界亦日益开阔:1906年,他集银十万两,将上海南市电灯厂改为商办,定名为内地电灯公司;1907年,他在北京创办溥利呢革厂,资本六十万元;1908年,他集资六十万元,创办同昌纱厂。据统计,从1897年到1910年,朱志尧在各业投资额达到三百六十五万元,占当时买办出身的民族工业投资十分之一的份额。至1913年,朱志尧还投资了新诚米厂、汇西布厂、尼各老砖厂,以及担任华商电气公司、内地自来水厂、申大面粉厂、中国图书公司、苏路公司等企业董事,并被同业推举为上海机器公会名誉会长。
1911年武昌起义爆发,朱志尧支持陈其美为首的革命党人在上海起义。沪军都督府成立后,陈其美任都督,朱志尧被任命为上海江南船坞经理。
朱志尧在各领域的投资,大都是以房地产及企业股份向法商东方汇理银行及教会抵押借贷而来,每年所负担的利息甚重。而后因一战爆发,朱志尧所接定造三千吨级美坚号、美利号货船的订单,因战乱而钢铁涨价,致使朱志尧虽按时交货却亏损了五十万两白银,经营受到重创。遭此打击,朱志尧决定自行解决生铁原料,遂聘请了两位外国工程师在求新机器厂建造炼铁炉,购买了宝兴公司铁砂一千吨,自炼生铁。但因技术不过关,炼铁炉连连爆裂,损银一万多两。
1917年,东方汇理银行到期逼债,北洋政府财政部拒绝再次担保,并于1918年1月向朱志尧发出“立限催偿所有房产担保品”的信函,要他按照商业规则将所抵押的房产过入东方汇理银行名下。朱志尧告贷无门,被迫于1918年将求新机器厂售与法国油船公司及歇乃达钢厂,沪上商界哗然。后几经交涉,北洋政府于1919年接管求新厂,核定资本为一百二十万两,中法各半。在中国资本中,保留朱志尧股份十万两及董事职位。同时,将同昌油厂抵押给钱庄,借款三十一万两,结清了东方汇理银行的债务。
1927年2月,朱志尧担任东方汇理银行买办的合同到期,退出该行;此外,朱志尧在中法求新厂保留的十万两股份的股金,是向东方汇理银行抵借的,故于1930年11月将股份作价了结。至此,做了三十年买办的朱志尧,从法国资本中完全退了出来。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在淞沪会战中,南市区首当其冲,朱志尧不得不避难法租界。他在经营“求新”失败以后创立的三个航业仓库公司,都遭到严重损失。他所拥有的八艘航轮,除一艘驶往重庆外,其余全部被国民政府征用,沉没于马当要塞及连云港。他拥有的宝兴铁矿随后亦被日寇占领。朱志尧一筹莫展,无以为计,以卖产度日。
“满目荒凉谁可语?西风吹老丹枫树。”朱志尧将活动转向天主教会方面,经常到监狱、看守所及难民所讲经布道。1941年,他出售了地产二百多亩,拿出十七万元捐献给各地天主教会,兴办慈善事业,并被推举为上海公教进行会副会长。
抗战胜利后,朱志尧向国民政府交涉收回大通、合众等公司产业,要求赔偿战时损失,未果,反而大通公司仅存的隆大轮被国民党军队征用,沉没在上海江海关码头,至此,朱志尧的事业,全然覆没。
上海解放后,1952年1月15日人民政府华东工业部接管了中法求新制造机器轮船厂,并改名为华东工业部求新机器厂,同年9月23日又改名为第一机械部船舶工业管理局求新造船厂,并先后将义兴盛铁工厂、泰昌机器厂、久记木行、申大面粉厂等划入了求新厂。1954年9月29日上海市人民政府正式接管求新厂,改名为求新造船厂。
1955年3月17日,朱志尧在上海病逝,终年93岁。
(作者系闵行区图书馆副研究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