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者在讲述国富门公寓的文章里,曾经讲到过它不规则基地的形成。开普敦公寓与国富门公寓紧贴在一起,同样也是建造在不规则地块上面,而且更小,占地面积仅有126.7平方米,只相当于今天一套普通的三房两厅居室,但是建筑师却硬生生地在这上面盖起了一座楼房,真的是匪夷所思!
开普敦公寓
熟悉鲁迅的人可能读到过这样的文字:三间正屋的后面,中间突出了一点。鲁迅先生指着那凸着的地方说:“这一间小房子,在北京是叫做‘老虎尾巴’的;从整排房屋看来,这好像是伏在地面上的老虎拖出的尾巴,所以叫做老虎尾巴。”开普敦公寓的情况差不多也是那样,它建造在原法租界14069号地块凸着的地方上,让人自然想起它就是14069号地块的老虎尾巴。其实在1936年之前,14067号和14069号地块上都还没有建造房子,地皮天天晒太阳。国富门公寓造好以后情势发生了变化,因为楼比较高,挡住了很大一片阳光,东来的紫气也全进了国富门公寓,使得14069号地块的风水变差了,开发成了难题,为此地产的业主十分郁闷。后来到了1940年被公和洋行看中了地块沿福开森路的一侧,买下来建造开普敦公寓用作员工的宿舍。14069号地块的业主于是用卖地得来的钱在地块的北面,沿居尔典路一侧建造了一栋4层楼公寓,即现在的湖南路261号老公寓。中间那一块地因整个上午都背阴,则只能空着,到现在仍然是261号公寓、国富门公寓和开普敦公寓三栋楼围合处的一个庭园。
开普敦公寓的建设用地确实非常局促,以至于连墙角都是紧贴着红线起的,这样的工程也只有请老资格的公和洋行来操刀才能做得下来,他们名声在外,设计老到,技术精湛,人头等各方面都驾轻就熟,才有可能建成几十年后仍然让人感到惊艳的房子。
还有一件事情亦让人好生疑惑,即开普敦公寓的名称。一栋小公寓为什么会取名“开普敦”,会有什么故事吗?要知道南非开普敦离上海可是相当遥远,两座城市也没有什么传统的友谊,唯一让老上海人略微知道的人文交往只有20世纪30年代后期的南非大法官费唐,他接受了公共租界工部局的邀请到上海来做租界历史及行政、法律制度等方面的调查,留下一份报告后也就回去了,跟法国人和法租界没啥关系。为此笔者还曾专门问过当地的居民,也皆云不知。看来若要解开这个疑团还是应该找出公寓的英文或法文原名。这个很容易,一查便知。原来公寓的英文名称不是Capetown,而是Kempton,那是个英格兰人的古老姓氏,现在一般译成“肯普顿”,公和洋行是家十足的英资机构,取此名称也当顺理成章,这么看来是闹了场乌龙,只是“开普敦公寓”早已让上海人给叫顺了口,也只能将错就错了。
开普敦公寓最初的用户和业主都是公和洋行。公和洋行总部设在香港,名称按音译叫做“巴马丹拿”。1911年到上海设立分行时才起名“公和”,后来成为上海实力最强的建筑设计机构。主要作品有外滩麦加利银行大楼、汇丰银行大楼、海关大楼、沙逊大厦等,以及南京路永安公司、虎丘路犹太会堂、虹桥路沙逊别墅等。这些作品至今仍然是上海历史建筑中的翘楚。
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后,开普敦公寓被日本占领军劫夺,并于1942年转给伪“复兴银行”作为行址,两年后又转属“中支振兴株式会社”的中大银行所有。伪复兴银行成立于汪伪时的上海,主要承办货币兑换、存放款及汇兑业务,还代理公库,这幢老公寓曾是其办事处之一。银行行长孙曜东,1912年出生,安徽寿县人。曾叔祖孙家鼐,为光绪皇帝师傅,祖、父均为官僚。他生于北京,长于上海,就读于圣约翰大学,后留美,专攻金融,毕业后回沪又从事金融业,任法商洋行买办、重庆银公司经理。在汪伪时除了任复兴银行行长、中国银行监察人外,还担任大汉奸周佛海的机要秘书,在伪政权中是个核心人物。抗战胜利后,坐了牢房,又曾与中共地下党联系,在杨帆领导下做秘密工作,策反过军统重要人物邓葆光。在政权交替之际,为辞旧迎新作了贡献。后1955年“潘杨冤案”事发,又被牵连入狱,在安徽白茅岭农场劳动改造。1975年遇特赦返沪,晚年担任徐汇区政协侨联高级顾问。他的一生经历极为丰富,世家出身,大富大贵,做过汉奸,又有功于新中国;民国时,黑道白道都趟得开,曾帮张伯驹逃脱绑票之灾,与众名伶交好,与明星舞女有染,更与大汉奸如梁鸿志、周佛海、谢芝庭、唐寿民等交往频繁;晚年有口述回忆录《浮世万象》为其一生见闻作录。
上海解放后这幢老公寓由人民政府房管部门接收,以所在道路序号改称为二四〇公寓。底层是附属用房,楼上是住宅,每层一套,计三层,建筑面积429平方米,曾居住过许多银行中高层的职员,现在仍然是民居。
现在看来公和洋行在做这个项目时,其设计思想已经越来越接近方兴未艾的现代派的主张了。兼之这个项目他们自己就是甲方,所以更加毫无拘束、尽情挥洒,绘出的作品形态生动、造型张扬,颠覆了人们对建筑的传统认识,更显示了建筑师大胆自由的创作尝试。最特别的是它三棱体的外形,巧妙地契合了地形。公寓南端的锐角作弧形处理不仅仅是为了张扬个性,还有功能上的考虑。它除了可以减低风切变对建筑的影响外,开设在转角端部的小窗还能产生风洞效果,可以将气流引入室内起到流通空气的作用。因为整套公寓只有这一小间房是朝向正南的,当夏季开启窗户,凉爽的东南风可以长驱直入,而冬天寒冷的西北风则最大限度地被挡在了窗外,并且在每年冬至前后的几天里温暖的阳光还会洒满房间,相信建筑师是经过精确计算的。再来看沿街朝东的主立面:水泥砂浆粉刷的外墙面不事装饰,突出有通贯三层的矩形混凝土条框,框内列置组合钢窗,二层以上中部略有突出,使得不大的立面凹凸有致,也增加了室内的有效面积。局部小窗以突出的圆框勾边,令人联想起轮船上的舷窗,故而常有评论说它像一艘航行中的船只;西立面则不设一窗,留下了整幅板墙。
开普敦公寓南端局部
在室内设计方面同样值得称道,正是在这类狭小的空间里,经历过欧洲现代设计思潮熏陶的建筑师找到了用武之地,他们以创新的设计手法成就了这类小型建筑的完善和生机。细节设计上更充满了意匠:壁炉、壁龛;小巧的门厅、错层及可随性倚坐的矮墙,在在体现人本主义的理念和巧妙的空间构思。公寓的底层配置车库及服务设施用房,二至四层配置了三套独用公寓,临街有窗,布置客厅、起居室和卧室等主人日常使用的房间;边角处安排楼梯、厨房、储藏室及卫生间等,布局虽然紧凑但居住功能完备。建筑内部门厅、楼道等公共区域以红黑色马赛克铺地,黄釉瓷砖贴面护墙,楼梯水磨石封栏、钢管扶手,现代感强烈。
开普敦公寓室内楼道
从事建筑设计的人都知道,最头疼的便是配置室内房间的大小和朝向,尤其当建筑平面不规则时,其难度极高。不知道是公和洋行中的哪位建筑师做的设计,真是举重若轻!原来以为公和洋行都是做大的建筑项目,设计思想偏向保守和古典,谁知道也做像开普敦公寓这样小巧现代的作品。真是小而美,与他们在外滩打造的“高大上”形成鲜明对比!
现建筑物主体风貌完整,结构稳定,内部虽已陈旧,但保存尚好,局部有改扩建现象。作为已经挂牌的市优秀历史建筑,管理部门应尽量恢复建筑物原始立面风采,住户亦应珍惜,控制违章搭建和粗糙的维修行为。
(作者系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技术支持:上海江帆网络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