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中心城市的南大门在哪里?就在我们徐汇区。它就是作为联系长江、珠江及南方其他城市的重要交通枢纽上海火车南站。当你乘车从沪闵高架路上通过时,在柳州路与老沪闵路之间高架路的南侧,就会看到一座好似飞碟般的硕大建筑,这就是上海火车南站,人们简称之为“上海南站”。
2006年建成启用的上海火车南站
20世纪90年代,为适应上海乃至联络全国经济发展的需要,上海亟需建设一座联系南方各城市以至港澳等地区的交通枢纽,于是便有了在上海城市南缘建设“上海第二火车客站”的设想与计划。之所以称其为“第二客站”,是由于在上海城市北缘,除有着历史文化记念性标志的老北站外,20世纪80年代已建成并营运着一座火车客运站,人们简称之为“新客站”。1996年11月,上海市政府与原国家铁道部提出了上海第二客站的建设原则与规划。那就是“统一规划、一次动迁、同步实施、逐步完善”。三个月后(1997年2月),由原铁道部安排,铁道部第四设计研究院便完成了《上海铁路枢纽漕河泾第二客站及相关工程方案研究报告》。同年5月又完成了《上海第二客站(漕河泾)及相关扩大工程初步设计报告》。作为第二客站开建的准备,1998年3月先开启建设规模为3站台7轨线的应急工程。该应急工程于1999年底建成,调整部分经沪杭铁路南下的列车临时在此到发。应急工程运营后,第二铁路客站建设工程便进入客站站房设计建设阶段。2001年11月上海现代集团华东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联合法国AREP设计公司,中标了上海火车第二客站设计工程。至此上海火车第二客站才被正式定名为“上海火车南站”。
中标公司对上海火车南站的设计方案为:客站外观象一个巨大的飞碟,主站屋为巨大圆形钢结构,高达47米,直径达270米,建筑总面识达5万多平方米。站房外在南北两侧都建有站区广场,南广场面积有12公顷,北广场面积则达12.9公顷。整座建筑三分之二建筑面积在地下,周边绿化面积多达8.5公顷,使绿化率达百分之三十二,整个设计十分绿色、环保。主站房高三层,中层与地平面等高,为站台层,有通道与南、北广场相连。上层为车站出发层,有周长800余米的高架环形出发平台,有可同时容纳一万余人的大空间候车区及检票通道,旅客及出租车都能由高架直达出发层。下层为到达层,有出站地道、南北地下换乘大厅,在那里可换乘到轨交1号、3号、15号线,以及长途客车、旅游专线车等。主站房南北贯通,而南来北往的列车则从主体建筑东西架空部分穿过。整个车站设六个停车月台,十三股轨道,计一个基本站台,五个岛式站台,是个容量较大设施较先进完备的客运火车站。上海火车南站2006建成,同年6月19日经上海市政府与原铁道部验收,20日开窗售票,7月1日正式运营,2007年1月28日开出首班和谐号动车组——N521次列车。
然而这幢硕大堂皇的上海火车南站并非上海第一座南站,在它之前上海还曾有过两座上海南站。
1814年英国人乔治•史蒂芬孙发明了可以在铁轨道上驶行的蒸气机车,被俗称为“火车”。1875年上海的英商怡和洋行以欺骗手段擅建了吴淞至闸北的吴淞铁路,这标志着上海在陆路交通上率先进入了火车时代。时有人作《咏火轮车》竹枝词一首:“轮随铁路与周旋,飞往吴淞客亦仙。他省不知机器巧,艳传陆地可行船。”这条铁路在闸北的站房便建在今河南北路七浦路口,占地约500平方米,人称“上海火轮房”。无疑火车客货运输对民生经济的发展有极大的推动作用,故在1906年江苏、浙江两省分别组办了铁路有限么司,要发展铁路事业。江苏铁路有限公司建设了沪宁铁路(上海至南京),并于1908年4月开建沪宁铁路上海站,站址即在原“上海火轮房”北面不远处,站房同年7月竣工,被命名为“沪宁车站”。此座站房占地十余公顷,气派华美,乃一幢四层英式洋房,呈英国古典建筑风格。站房正面有两座对称塔楼,外形简洁,外立面凹凸起伏。窗户宽大,使站内十分明亮。室内用深色桃木作护墙板,并饰有浮雕。浙江铁路有限公司则建设了沪杭铁路(上海至杭州、宁波),其选址在上海旧城厢西南侧造站房,称之为“沪杭甬铁路车站”。车站正门南临今之车站南路,后门朝北开在今之瞿溪路处,车站东端跨越今之南车站路,西面则靠接今之新肇周路。由于沪宁车站与沪杭甬车站在上海南北两缘遥遥相对,故上海人习惯将它们分别简称为火车“北站”和“南站”。这在旧城厢西南侧的原沪杭甬铁路车站便是上海的第一座火车南站。
第一座南站占地275亩,站屋高三层,规格为铁路头等车站。整幢建筑采用了西方先进的建筑架构设计,但在屋宇细部设计上又充分显示了中国传统建筑艺术特色,其秀姿亦可与西洋风格的沪宁车站比美。在当时,它与老城厢北门外的上海电报局楼宇、西门外的救火会钟楼等同为老城厢周边最为壮观的建筑。南车站内有轨线两条,后又增至三条,轨旁设置有长200米带雨棚的候车月台。站内还设有调车轨线五条、分岔轨线七条。车站内有候车室、售票房、行李仓房,还有长达40米的高架跨铁路旅客通行天桥。另外站内机车库、机匠工场、储油储煤仓房、货栈、员工宿舍、通信机房等都一应俱全。站外则有电车驶往外马路、十六铺及旧城厢老西门、老北门等一带,还能通往江边码头接上过江渡轮前往浦东各乡镇。1908年4月车站落成通车。南火车站运营初期,除开行沪杭甬例行班次客车外,还在春季龙华庙会期间,开行从南站直达龙华镇的专班列车,方便城厢内去龙华游春或进香的旅客。而在农历的八月中旬则安排有开往浙江海宁的观潮直达专列,方便前往看“海宁潮”的旅客游人。1916年12月沪宁、沪杭两铁路在龙华镇西侧今新龙华处接轨,自此上海乘客可任意选择在南站或北站上车南下杭州、宁波等南方各地,而从南方来的旅客欲到北站下车者坐于前几节车厢,欲到南站下车者则坐于后面车厢,列车到新龙华时便分拆成两列,分别驶抵南北两客站。1937年淞沪抗战爆发,8月日寇战机轰炸了上海老城厢,8月28日下午竟又轰炸了上海南站。轰炸造成惨重伤亡,当时南站满是因城厢被炸欲乘车往南方逃难的平民。据当时媒体报导:敌机投弹八枚,使南站站屋、天桥、水塔、车房等设施全被炸毁,死伤民众达六七百人之多,“残肢头颅触目皆是,血流成渠泥土尽赤,景象之惨无以复加”(《立报》)。上海沦陷后,日军又拆毁了南火车站附近的路轨,南火车站被夷为平地。上海第一座火车南站就此不复存在,只在老城厢西南留下了车站中路、车站支路、南车站路、车站前路等地名,成为上海第一座火车南站的遗迹。
车站支路、南车站路是上海第一座火车南站曾经存在的标志
上海火车南站被日冦所毁后,上海人将上海城南缘的另一座火车站又唤作了上海南站。1907年2月,江苏铁路有限公司负责建造沪杭甬铁路沪枫段(上海至枫泾),便在黄浦江支流日晖港附近造了一座火车货运车站。此站依托黄浦江水运码头,实行煤炭、木材、杂货和沙石水泥建材等货物的水陆联运。1937年原上海南火车站被毁,是年11月上海沦陷,人们便将此地唤作“南上海站”,除火车货运业务外,也承担部分原上海火车南站的客运业务。抗战胜利后有关部门正式定名该车站为“日晖港火车站”。1949年上海解放后,经过1953年和1956年两次大规模的改造和扩建,这个原先设施简陋的火车二等货运站成为颇具规模的新货运站。1958年日晖港站正式易名为“铁路上海南站”,这便是上海的第二座火车南站。这座火车南站是上海地区唯一自备专用黄浦江边码头,能进行水陆联运的综合性一等货运车站。它所处的区域位置非常有利,具独特的运输优势,因而与周边的江南造船厂、沪东造船厂、上钢三厂、上海新建机器厂等大型国有骨干企业建立了长期稳定的运输业务联系。这座上海火车南站东傍上海港务局第六装卸区,西接上海煤炭燃料的重要进口北票码头,北面又是上海储粮的重要仓库第四粮站,为上海货运最大水陆联运地,不仅运输快捷便利,而且还使运输成本大大降低。这座上海南站长久以来一直是钢材、木材、水泥建材、粮食、化肥,以及各种日用品等重要物资进出上海的枢纽,为上海乃至全国的经济建设与发展作着巨大的贡献。
2006年,本文开头提及的铁路上海客运南站建成启用,上海第二座火车南站便更名为铁路南浦站。2002年上海申办2010年世博会成功,接下来在筹备选址工作中,南浦车站被划在了世博会展区范围内,于是南浦铁路站的货运业务便络续被转移到新龙华站和松江站,最后在闵行建造了一个新的更大的上海铁路货运站。至此上海第二座火车南站也不复存在了,它甚至没有像在老城厢边的第一座上海火车南站那样,留下些许有关车站的地名作为曾存在的遗迹标志,就连大门前(兆丰路200号)那曾经车水马龙般的繁忙景象,也了无踪影,此后更是少被人提起了。
上海第二座火车南站曾经所在的兆丰路
这就是上海三座火车南站的演进历史,它们见证着上海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历程,彰显着上海人奋斗建设不断进取的精神,记载着上海时代进步的历史。
(作者系上海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专家委员会委员,原上海市文联民协副主席兼秘书长)
技术支持:上海江帆网络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