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的一天,时任徐汇区区长在听了徐家汇街道党委书记关于徐家汇的详细汇报后提出了一些问题,然后果断拍了板,当时,我是在场的三人之一。两年后,徐家汇被公布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冠名“徐家汇源”。
徐家汇源,东起天钥桥路,南至斜土路,西到文定路,北止华山路,总面积接近1.5平方公里。源内的徐光启墓和徐家汇天主教堂在1988年1月、2013年3月先后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徐家汇观象台、徐家汇藏书楼、土山湾孤儿院等七栋建筑于2014年4月被上海市人民政府统一公布为上海市文物保护单位。保护单位用的名称是“徐家汇天主教历史建筑群”,这在上海市政府公布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中也尚属首次。
一、徐家汇源
源,字典告诉我们:一是水流所从出的地方;二是事物的根由。分析徐家汇源的整个历史,我们可以很清晰地看到徐家汇源的根由(源头)是起始于明末的徐光启。1607年,徐光启在徐家汇南建了农庄别业用以开展农业科学试验。1633年,徐光启去世,八年后葬于别业之北面地块(二十八保六图)。与此同时,徐光启部分后裔搬迁来此,结庐守墓,代代繁衍,逐步形成村落,始称“徐家厍”,后为“徐家湾”,直到1812年才称“徐家汇”。即使如此,但谁也没有想到徐光启的下葬却为二百年后徐家汇成为国内乃至远东地区最大的西方文化中心奠定了十分重要的基石,由此夯实了徐家汇源的真正源头:源的核心是西方文化的传入、中西方文化的会通和海派文化的形成、发展和壮大;源的内涵涉及到文化教育、科学技术、工艺美术、印刷出版、视觉艺术、天文地理、宗教慈善等社会各个领域;源的时间起点是从明末开始,距今有四百余年历史;源的地理位置是东北方向与法租界接壤,东面和当时的上海特别市政府为邻,南面紧邻上海县、奉贤、金山,也是浙江、江西等省份进入上海的必经之路;源的规模至20世纪三四十年代已成为中国乃至远东地区规模最大、机构最多、类别最全的文化中心,蔚为壮观;源内中西文化会通形成的海派文化不断发展、壮大,并从徐家汇影响至上海乃至全国。
20世纪30年代的徐家汇航摄全景照
二、徐光启:中西文化会通第一人
“在中国历史上外来文化大规模的传入有两次:一次是汉代起印度佛教的传入,一次就是从四百年前起西方天主教,……两次传入,从表面上来看,都是宗教的传入,但从本质上来看,实际上传入的是文化,是哲学,是艺术,是技术等等。……天主教最初所依的不是国王,而是大臣和艺术家学者,前者可以徐光启为代表……”
徐光启肖像
1596年,徐光启第一次见到了外国传教士。四年后,他在南京拜访了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利玛窦室内的世界地图、自鸣钟、地球仪等物件深深吸引了徐光启。在与利玛窦的交谈中,徐光启知道在中国之外还有科学文明发达的欧洲的存在。这次会面使徐光启视野开阔,深深激发了他放眼世界、了解西方、寻求科学真理的愿望。这次见面也改变了徐光启一生。
1607年,徐光启和利玛窦合作翻译的《几何原本》前六卷出版发行,这是在中国第一部译成中文的西文科学著作。之后两人又合译了《测量法义》。意大利传教士郭居静在1608年受徐光启邀请去上海开教,由此打开了天主教在上海的传教之路。返回北京后,徐光启还在传教士熊三拔的协助下撰写了《平浑图说》等三部著作。1612年,两人还合译了《泰西水法》,该书一出版就成为中世纪中国最重要的有关农田水利科学的著作。1627年,徐光启奉旨修历,积极引入和翻译西方科技书籍,聘请精通天文历法的外国传教士,海纳百川,融合西法之长,立志要编制出比中国旧历优越且超过西历的新历法,要达到“本朝之历可以远迈前代”的目的。
徐光启是中国近代追求科学和真理的先行者,也是中国第一位放眼世界、吸收西方先进文化的重要人物。“自利氏东来,得其天文数学之传者,光启为最深。……迄今言甄明西学者,必称光启”。
三、徐家汇源的形成
徐光启下葬后的二百余年间,徐家汇一直默默无闻,直至鸦片战争后,清政府与西方国家签订了《黄埔条约》等一系列不平等条约,迫使清政府取消对天主教长达一百多年的禁令,天主教传教士又开始纷纷涌入中国。天主教耶稣会的江南传教区最初设在青浦县横塘,因为徐光启及其家族所产生的巨大影响,耶稣会士们一直想方设法要到徐光启的家乡以延续他们当年的辉煌。
1846年,耶稣会总院在徐家汇创建。其后的百年时间内,徐家汇的片片农田上新式建筑拔地而起,鳞次栉比,各类机构也先后纷纷建立,开始运行。
徐家汇的文化机构有1847年在徐家汇会院辟出的图书收藏室,这是早期藏书楼的雏形。1867年初建藏书楼,为中国最早的近代图书馆,1897年翻建新楼。徐家汇博物院在1868年建立,1883年,新院舍落成后即成为中国最早的自然博物院。《圣心报》月刊于1887年创办,该月刊全国发行影响很大。《圣教杂志》月刊在1912年创办,是中国天主教的重要刊物。
教育机构有1850年创建的徐汇公学,这是上海创办最早的西式学校;创办于1867年的经言小学,在几次更名后并入启明女校;1884年设立的蒙学,是今天汇师小学的前身;启明女校创办于1904年;1920年组建的类思师范学堂在二十年后并入徐汇中学;1903年马相伯捐资并和法国耶稣会合作创建了震旦大学,这是当时国内最重要的大学之一。
1880年的徐汇公学
科学机构有1872年建立的“江南科学委员会”,设址徐家汇。该委员会延续利玛窦以来的“儒家路线”,制定“江南科学计划”,传播西方科学、技术和文化,推动中国的新文化建设。徐家汇天文台在1873年创建,是亚洲最重要的天文机构。
宗教机构有1847年迁入的耶稣会总院,1874年建造的圣衣院大楼;1901年、1919年迁入的大、小修道院,用于培养高、初级神职人员;1909年耶稣会神学院建立,负责全国和亚洲各国耶稣会士进修之用;1910年,号称“远东第一”的大教堂在徐家汇矗立。
慈善机构有1855年建成的圣母院,院内设有育婴堂和众多手工作坊;1864年建立的土山湾孤儿院,是上海地区最大的孤儿院,附设学校和工场;1891年,徐家汇圣母院创办了上海最早的聋哑学校;善牧院建于1933年,专门收容遭遗弃、被虐待、误入歧途和无家可归的妇女。
在徐家汇北面的南洋公学为1896年创建,南洋公学是中国近代历史上中国人自己最早创办的大学;幻仙影片公司于1916年在徐家汇落户,这是中国第一家自主影片公司;1917年,法商东方百代唱片公司在徐家汇建成并正式投产,成为中国唱片的诞生地;1922年创办的明星电影公司也选址在徐家汇……
四、文化重镇徐家汇
十九世纪中叶始,随着各类机构在徐家汇的纷纷建立,各类新事物、新技术、新工艺也伴随着西方文化的传入而蜂拥而至,在这里与中国传统文化会通,使得徐家汇的文化空间发生了极其显著的变化。
徐家汇博物院“为中国最早的自然博物馆”。博物院收藏“鱼鸟兽类之枯骨,也有虫蛇等类之皮骨”。1931年,徐家汇博物院和土山湾孤儿工艺院两处藏品全部并入“震旦博物院”。1956年,上海自然博物馆成立,其中相当部分藏品都来自于徐家汇博物院和土山湾孤儿工艺院。
徐家汇博物院外景
1879年,徐家汇观象台首次进行台风预报,揭开了上海天气预报的序幕。徐家汇观象台还是世界三大测量基准点之一,于1926年、1933年两次参加国际经度联测……2012年,世界气象组织授徐家汇观象台“世纪气候站”证书,表彰其连续140年收集的长时间序列气候资料对世界气象组织全球系统和计划做出的突出贡献。
1901年的徐家汇观象台
土山湾工艺是名闻上海乃至东亚和欧美的优秀品牌。土山湾的木雕、绘画等工艺作品,参加了多届世界博览会并获得多项荣誉。1915年旧金山世博会,徐家汇大批艺术品一经展出,就掀起股股“中国热”。1917年,中国巴拿马赛会事务局局长陈琪编写的《中国参与巴拿马太平洋博览会纪实》中描写了参展作品获奖情况。在这次世界博览会上,土山湾孤儿工艺院代表教育类参展,总共获得的各类大奖占上海教育类奖项总数的三分之一。
徐家汇天主教堂在中国天主教历史上曾有着重要地位。1924年5月,首次全国主教会议在这里召开。出席会议的有全国42名主教、5位监牧、苦修会会长和传教区代表以及中国多名神职人员,第一任罗马天主教宗座驻华代表刚恒毅亲自负责和主持了这次会议。会议内容之一就是要迅速建立一个中国化的天主教会。在刚恒毅努力下,不久罗马教廷即任命了第一批中国籍的主教。
20世纪初的徐家汇天主堂
1933年,徐光启逝世300周年,《圣教杂志》两次发文,倡议纪念。“议决于徐子逝世日开一追祷大会,柬请中西政商学界参与典礼。”当时国民政府蒋介石、林森、蔡元培等政界和学界60余人寄来题咏表示敬仰;《新闻报》等几十家报刊出专号或论文以表纪念;黄节、竺可桢等学者撰文对徐光启的贡献作了阐述。当日在天主教堂举行追思大礼弥撒;在大修院召开了演讲会;随后在徐光启墓前召开追祷大会,万人空巷,盛况空前。
20世纪90年代初期,上海加快了城市改造的步伐,徐家汇藏书楼也面临着即将被拆毁的窘境。当时,巴金、苏步青等社会知名人士一再紧急呼吁,请求有关部门要采取措施,保护徐家汇藏书楼这一珍贵的文化遗产,引起政府关注。最后决定,把藏书楼底楼靠东面一间改建成过街楼形式,从而保护了这一重要的历史文化建筑。
五、人才辈出
“土山湾亦有习画之所,盖中国西洋画之摇篮也。其中陶冶出之人物,如周湘,乃在上海最早设立美术学(校)之人;张聿光、徐詠青诸先生,俱有名于社会。”土山湾地处徐家汇源,是中西艺术会通的熔炉。居住在徐家汇的传教士大多出身良好,在本国受过高等教育和专业知识培训,有些还是各领域的研究学者。他们虽以传教为目的,但客观上却在传教过程中更多地传入了西方文化,这些西方文化为海派文化的形成、发展和壮大做出了重大贡献。
明末时期与徐光启有过交往的传教士如利玛窦、郭居静、龙华民、邓玉函等,他们有的和徐光启合作翻译《几何原本》前六卷,将世界地图带入中国成为国内首张世界地图;有的是研究水利的专家;有的是第一位把天文望远镜带进中国的传教士,也是本国的院士;有的精通历法是天文学家,也是学院导师;有的还是第一位到上海传教的神父,开了上海的风气之先……
清末时期在徐家汇的传教士有南格禄、高龙鞶、韩伯禄、范廷佐、晁德莅、马义谷等。他们中有的将耶稣会总部果断从蔡家湾迁往徐家汇,还创建了徐家汇天主堂和徐汇公学;有的是“江南科学计划”的发起者或是主要执行者,奠定了近代徐家汇的文化基石;有的筹建了徐家汇天文台,对中国近代天文学做出了贡献;有的担任藏书楼主任,终身从事中西文化之间的交流、中国民俗的研究;有的是生物学家,创建了徐家汇博物院;有的创建了土山湾工艺院并使它成为中国最早的卓有成效的职业学校;有的是艺术家,一手创办了土山湾画馆;有的曾担任徐汇公学的校长,培养出了马相伯、李问渔这样的大学问家……
徐家汇的特殊土壤,在它的百年岁月中,孕育出了一大批文化名家和优秀人才:上海第一代研习西洋技法的艺术家陆伯都;创办震旦学院、复旦公学,又曾担任震旦、复旦、北大校长的马相伯;《益闻录》杂志主编、中国近代翻译家和出版家李问渔;任土山湾画馆主任长达33年的刘德斋;徐光启第十二世孙、哲学博士、精通多国语言担任徐家汇藏书楼主任的徐宗泽;办过四所美术学校,培养刘海粟、徐悲鸿等著名美术大师,中国最早西画家和早期美术教育家周湘;从土山湾孤儿工艺院走出并被誉为“中国水彩画第一人”的徐詠青;深受土山湾影响的著名海派画家任伯年;为十亿欧洲人知晓、曾为法国总统塑像的中国第一代雕塑大师张充仁……
“中国水彩画第一人”徐詠青
西方文化和科学技术也造就了一批又一批有一技之长的技术工人。1876年,英国商人美查创办的点石斋印书馆就聘用了徐家汇印书馆的邱子昂担任指导师傅;1900年,印书馆工人顾掌全、许康德就已经学会使用照相铜锌版的印刷技术,成为这一技术的全国引领者;创立了“海派黄杨木雕”工艺的徐宝庆是中国工艺美术大师,该工艺在2008年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名录;居住在北京的邹名荣是土山湾孤儿,他是电工技术人员,得知徐汇区要筹建土山湾博物馆时,他捐出了1948年孤儿院送给他的一条军用毛毯,20世纪50年代早期,国家百废待兴,这条毛毯跟随邹名荣走遍大半个中国,目睹着全国各地一座座的电厂和电站拔地而起……
六、徐家汇源的启示
“在中国历史上外来文化大规模的传入共有两次……没有这两次的传入,我们今天的科技和文化的发展绝不会是现在这个样子。这是一件事实,没有争辩的余地。”当年的徐家汇源是西方文化大规模传入、也是中西方文化会通的重要门户。“至天主教之入中国,上海徐家汇,亦其根据地之一。中西文化之沟通,该处曾有极珍贵之贡献。”徐家汇源的四百年发展给我们留下了重要的启示。
第一,徐家汇源是重要的中西文化会通的平台。
明末时期第一次西方文化的传入,其结果是二百多年后还没有被称为徐家汇的这块土地得到了预热,也使得这块土地上的百姓第一次接触到了西方文化。清末时期第二次西方文化的传入,其结果是天主教文化中心开始从北京移至上海徐家汇,同时也从原先的宫廷和士大夫之间转入了民间和平民。在往后的百年时间,徐家汇成为中西文化会通的重要平台。在这个平台上西方文化长驱直入,同时大量中国文化经翻译后通过这个平台输出到西方列国。法国传教士史式徽在其著作《中国概况》中以印书馆为例,指出:“土山湾印书馆远东闻名……(它出版的)所有的书铺就了一条黄皮肤的人们与其他肤色的人们之间的道路。”这个平台为无缘涉足西方的中国有识之士提供了一扇观察世界和了解世界的窗口,也让外部世界通过徐家汇窗口来了解中国、熟悉上海。
第二,徐家汇源孕育出大批文化名人有用人才。
“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过去已经多次证明是人类文明发展的里程碑。”正是由于不同文化之间的会通,不仅促进了本地本民族文化的发展,而且也促进了人类文明的发展。二次西方文化传入尤其是第二次西方文化在徐家汇的大规模传入,逐渐形成了不仅中国有识之士甚至是普通百姓开始兴起学习、会通西方文化和科技的风气,涌现出了一批批享誉国内外的中国近代教育家、科学家、美术家、艺术家。与此同时,传入徐家汇源的许多新技术、新事物、新工艺经过与传统工艺的融合后也为上海乃至全国的近代化发展输送了大批的工艺大师和技术人才。徐家汇源的土山湾工艺曾引领海派工艺走向兴盛,畅销全球的艺术品和工艺品足以让世界领略到中华文化的无穷魅力,徐家汇源无意间掀开了中国文化事业迅猛发展的重要一页。
第三,海派文化的终极目标是欲求超胜。
海派文化的终极目标是欲求超胜,实现中国梦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徐光启和利玛窦合作翻译的《几何原本》在300年后,梁启超仍高度称赞该书的翻译是“字字精金美玉,是千古不朽之作”。自此以后,西方理性认证的数学思想方法开始渗入到古老的中国大地。晚年徐光启奉旨成立历局,亲自主持修改旧历,大胆任用精通历法的外国传教士,吸取西学之长,最后编纂的《崇祯历书》奠定了中国近300年天文历法的基础,具有划时代意义。徐光启毕生不懈地追求科学,翻译西方的科学著作,始终如一地践行着自己坚守的“欲求超胜、必须会通,会通之前,先须翻译”远大抱负。
一百多年前的徐家汇,面向孤儿和周围平民家庭子女的土山湾画馆在教材中先后引入了世界雕塑大师米开朗基罗、罗丹的雕塑艺术,美术大师拉斐尔的油画技巧,法国著名画家维涅尔的水彩画画法,培养出了数量不菲的本土西画家,由此奠定了土山湾画馆是中国西洋画之摇篮的地位而声名远扬。走出土山湾又转赴法国深造学习雕塑的张充仁,无论如何都想象不到的是受法国文化部的邀请为法国总统密特朗塑像。徐家汇土山湾木工部生产的产品在世界范围内热销,“可以与欧洲最好的工场媲美,是真正的杰作,售价昂贵。”徐家汇观象台气象资料的搜集始于1872年,比世界气象组织1873年成立还要早一年;徐家汇印书馆在引进欧洲石印、珂罗版和照相铜锌版印刷等新技术方面走在了全国前列;20世纪90年代初,徐家汇藏书楼在大规模的城市改造中居然还得以保留,其中固然有专家学者的大声疾呼,但更重要的是它内在的文化价值、珍贵的藏书和在国内外的影响……
徐家汇源在中西文化会通中形成的海派文化在不断发展和壮大,同时也在“欲求超胜”中逐渐显露端倪。
徐家汇源的历史,镌刻着中西文化会通与艺术交融的岁月,是上海乃至中国,埋藏在历史尘埃中的一段难忘记忆,更是海派文化形成、发展和壮大的重要渊源。源自徐家汇源的一泓细流,已汇入了人类文明和全球化的浩瀚大海,而我们积极探寻新的文化交流和文明对话的和谐发展之路,永不停息……
(作者系上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协会秘书长)
技术支持:上海江帆网络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