确切地说,凯文公寓有两幢。坐落在衡山路525号的是北幢,俗称“大凯文(开文)”;南幢与其为邻,地址是建国西路750号,即“小凯文”。这是国人的称呼,西人把它们分为A、B公寓。建国西路的那幢据称建于1932年,故称为A;衡山路的这幢建成于1933年,故称为B。虽然初期在《字林西报•行名录》中有相反的记载,但是1936年起就没有搞错了。
衡山路525号凯文公寓
公寓的建造与名称含义
大凯文由当时远东地区及上海滩赫赫有名的英资建筑与工程事务所公和洋行设计,钢筋混凝土结构。占地面积480平方米,建筑面积4 800平方米,附屋104平方米。主楼坐西朝东,外观设计简洁,具有现代风格与装饰艺术的特征。建筑外观采用中间隆起、两侧阶梯式向下的设计手法。底层红砖清水墙面,二层以上皆是黑色花铁栏杆的封闭阳台,间以白色窗间墙,形成强烈的水平线条。层间使用暗红色的墙面砖作为装饰,与公寓浅黄色水泥沙浆外墙形成了色差与材质的鲜明对比,具有显著的现代风格特色。公寓阳台栏杆与门框上的几何花纹图案大气简约并富有装饰性,艺术装饰特征贯穿于公寓室内外各个细节部分。该公寓是公和洋行从中国大陆撤出前的后期代表建筑之一,现为上海市优秀历史建筑。
凯文公寓内楼梯
至于层高,据1934年8月14日《申报》:“Cavendish apt.仝右 九层一座 五层一座。”有一些书籍或文章说是十层。笔者仰头数了一数,似乎是九层;问了一下现在那里的服务人员,也说是九层。可能局部有十层吧。
《申报》(1934年8月14日)
这幢大楼,当年的记载中没有相应的中文名称。通常一幢大楼建成后,所取名称总是有含义的,或以所在地路名取名,如贝当公寓;或以历史上名人取名,如华盛顿公寓;或以某国地区取名,如毕卡第(法国北部的大区)公寓。
Cavendish,现在通常译为“卡文迪什”。历史上较为著名的人物有四个:一个是Cavendish Lord Fre-derick Charles(1836—1882),英国政治家。德文郡公爵第七的次子。1865年进入议会。前此—年与格莱斯顿夫人的侄女露西结婚。格莱斯顿很赏识他,特别是在1872年让他充当私人秘书以后,即把他视为议会中自由党未来的领袖。卡文迪什自1880年起任财政部财务大臣,成为首相兼财政大臣格菜斯顿的得力助手。格莱斯顿后来叫他担任爱尔兰事务首席大臣。他于1882年5月5日夜渡海前往都柏林。第二天傍晚与爱尔兰事务部常务次官托马斯•伯克一道徒步经过凤凰公园时,两人同时被秘密团体“常胜军”的成员刺杀。一个是Cavendish George(1500—1561/1562),英国廷臣、作家,只写过一部《枢机主教沃尔西传》,因此博得小小的但是永久的名声。由于他是天主教徒,该书的全本在伊丽莎白一世时代未能问世,但是因为它具有资料和文学价值,手抄本曾经广为流传,为后来的编年史、诗歌和戏剧提供了素材,如莎士比亚的《亨利八世》,就是从《枢机主教沃尔西传》取材的。另一个是Cavendish Henry(1731—1810),18世纪和19世纪初英国物理学家和化学家。曾用扭力天平验证万有引力定律,从而确定引力常数和地球的平均密度。他的研究和贡献是多方面的,1871年他的家族为了纪念他,在剑桥大学创立卡文迪什实验室。还有一个是Cavendish Thomas(1560—1592),英国航海家和海盗,进行环球航行的第三个人。作为地名,在加拿大爱德华太子岛国家公园西端的沙滩附近有一个叫cavendish的村庄,可能于1772年以陆军元帅F.卡文迪什之名命名。
如果凯文公寓是以人名命名并且就在上述人之间的话,Cavendish Lord Fre-derick Charles的可能性比较大。1927年11月4日上海跑马总会举行的秋季赛马中,有一匹马叫老特卡文狄虚,其西文名为Lord Cavendish;1928年2月25日,上海贝百赛马举行,第三场(次)跑一圈半、跳浜赛,由史登伦骑着这匹老特卡文狄虚获得第二名。这个理由好像有点好笑,不过仔细想想的话,Lord Cavendish相比而言,应该还是比较有名气些,用做公寓名的可能性要大于其他Cavendish的。
大凯文公寓的住户
据说,凯文公寓最初是一位名叫奥尔加的俄国皇室公主在上海的避难官邸。如果说那位皇室公主在这里避难,也许有这个可能,但这话听起来好像这幢大楼是她所造,那这个就不太可靠了。根据《字林西报•行名录》(上海卷),1934—1941年的住户可见下表。
1934—1941年凯文公寓住户表
需要补充的是,表中有些住房空着,这个不能肯定没有人住,而是住户可能不需要登录在《行名录》上。从该表也可以看出该公寓是用于出租的,因为有些房屋的租客变化较多。如1室,最初是美国人福乐士所住,他是个开牙科诊所的;1938—1940年搬到了3室居住。1938年,1室的住户为沙逊银行的皮尔松和其夫人,1940年变为美孚行的佩尔门,1941年为老中庸洋行的奥林福特和其夫人所住。又比如10室,分别住过英商卜内门洋碱有限公司的杰克森、美商花旗银行的拜德稳和其夫人、英商怡和洋行的皮尔克和其夫人等。
从这些名单中还可以看出,除了个别名称不能确定外,基本上都是外国人,其中不少还是有些职位的人物。比如1934年住在2室B的华得,是上海总会的总办。上海总会又称英国总会,是旧时上海成立最早、时间最久的总会,为新中国成立前上海三大总会之首。其会员都是有点头面的人物,沪西人以能成为其会员为荣。有会长、副会长,日常管理事务的是总办。1935年,华得在该住所与其妻同住。1935年住在8室的普兰特是美国钢铁公司经理,从1936—1938年与其妻同住。1937—1938年住12室的泰乐是英商颐中烟草股份有限公司浦东分部主管,1939年和其妻子住在12室B,一直到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以后情况不详,其他住户1941年时也如此,不一一写明)。2室,1938—1941年住着阿赛尔夫妻,阿赛尔为美商大通银行几个在业务上有签字权的高层人员之一,地位仅次于银行副总经理。5室,1939年的住户是威尔逊夫妻,1940—1941年,美国工程师、美商上海电话公司副总裁和代总经理威尔逊独居。7室,1937—1938年住户是哈吕实夫妻,哈吕实为美国联合通讯社社长。9室,一直住着美国花旗银行的高管,1935、1936、1938年为毕庭,1937年为纽威尔夫妻,1939年为罗尔慈(副会计)夫妻,1941年罗尔慈独居。14室,从1937年至1941年住着司丹顿夫妻,司丹顿是美国驻沪领事署外交官。
从已知人员的国籍看,公寓内美国人比较多,这应该和住宅的建筑风格有点关系。“装饰艺术派”建筑在建筑史上的真正影响,是它在美国的大普及。在欧洲越来越多的先锋派建筑师把装饰看作是与现代建筑的设计原则格格不入的多余物的时候,美国的许多城市却欣然接受了“装饰艺术派”这样一种既符合美国传统对建筑“装饰艺术性”的要求,同时又非常“现代”的建筑新风格。而上海“装饰艺术派”建筑的流行,则与美国几乎完全同步。这个时髦的建筑风格,上海的美国人也非常欣赏。和“小凯文”内住户相比,这里住户的职位要高出不少,因为“小凯文”里的住户几乎找不出什么有地位的人物。
1949年后的变化
建国后,由于多种因素,凯文公寓成为国有资产。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建筑本身没有什么变化,只是在附屋上加建了一层。这个附屋现在是“秋海堂艺术空间”和联谊•凯文酒店行政人员办公室。
到了1997年,新成立的中国国有房地产开发企业上海徐房集团对该幢大楼进行了全面整修,并对内部结构进行调整与装修,改建成酒店式公寓,底层以沿街商铺取代了原有的锅炉房与水泵房,并开设了凯文咖啡餐厅和一家美发厅。2005年10月31日,上海市人民政府将大凯文公寓公布为市优秀历史建筑。
凯文公寓底层沿街商铺
在几十年的时间里,公寓作何用处,没有什么资料透露。不过根据建筑本身的结构,应该还是作为旅馆一类比较合适。能够顺利地进行改造,也说明公寓本身并没有成为居民的住所。改建后,一度由上海市体育运动委员会使用,常常作为申花足球队队员的下榻地。
2008年,公寓在原有的基础上再次进行了小规模的改造。2009年3月,改造后的公寓式精品酒店开业,装饰艺术被巧妙地运用在房间与公共空间之中,大量怀旧元素、物件被设计成现代风格。改造后的酒店成为上海第一个无烟公寓式酒店,共设有各式客房39间,改名为“联艺•凯文公寓”。
二三知己,到那咖啡厅坐坐,享受着阳光的沐浴,望望那已经成为民居的“小凯文”,相互交流瞬间的感受,那是非常惬意的。
(作者系原上海市历史博物馆研究馆员)
技术支持:上海江帆网络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