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是我国电影放映的发祥地和重要中心,开埠后逐渐有许多影院出现。由于多种原因,在今徐汇区一带很少有影院,位于今复兴中路1186号的上海大戏院是一个例外。
命运多舛的初期与话剧演出
上海大戏院的名称较早出现在1917年,但那是另一家影院。今复兴中路上的影院,大约在1939年由法商影业公司、太得洋行经理与苏联人卢古文合伙投资建造。那个时候正是上海“孤岛”时期,因为战争的缘故,建造过程也很漫长。3年后有广告称:“鸠工筑造三年 姿态美轮美奂 亚尔培路辣斐德路银光大戏院 海上新银府 新年开幕。”广告中的银光大戏院,就是上海大戏院的初名,有1945年3月的《申报》为证:“上海大戏院因使用银光旧券,未经呈请备案,罚锾三十七万四千六百二十五元。”广告中称银光大戏院为“新银府”,说明在当时是准备放映电影的。准备开幕的时候,上海已经被日本人完全占领,不知何种原因,银光迟迟无法上映电影。1943年元旦那日,有一家“上海影院公司”开业。是年2月3日,时值农历新年前夕,银光发布广告,内容有:“新年开幕 第一流声光设备 最新完成国片影院权威 上海影院公司管理”。但是到了新年这一天,银光大戏院却没能如期开幕,只好继续刊登“注意开幕日期”的广告。5月2月,上海影院公司并入日伪控制的“中华电影联合公司”,银光并没有加入该公司。7月2日,银光改名为“上海大戏院”在《申报》上发布广告:“后天隆重开幕”“日夜献演《女人》”。这时候,该戏院已由上海剧场公司管理。后来开幕日还是延期了几天,7月9日才正式开幕,首演话剧《女人》。
1943年2月3日银光大戏院发布的开幕广告
在上海大戏院中,话剧《女人》演出时间有一个月,或每天两场,分别为二点半、八点正,或只演八点正的夜场,票价分别是十元、廿元、卅元。该剧宣称“筹备半年、万金巨制”,是“三幕九场高乘喜剧”,“全体女人出演”。随后有夏威夷歌舞团演出的歌舞,周三、周六、周日二场,其余只演夜场。8月24日演出贡正宇、杨黎编剧,方君逸、胡导导演的话剧《大鹏山》。原本计划演出到9月19日,广告中登出接下来演出暴露大悲剧《罪恶之花》,但是《大鹏山》一直演出到9月29日,是上海大戏院演出时间最长的话剧。接着张慧冲(艺术)大集团“表演惊人技术”,实际就是杂技一类的艺术表演。10月10日,开始演出曹禺原著、戴旭导演、华艺集团出演的话剧《原野》,基本上是日夜两场。11月4日开始“好莱坞作风流线型闹剧”《多夫宝鉴》的演出,同时有几天在早场还演出了《原野》。12月8日至26日华艺集团演出讽刺性话剧《化学博士》;30日开始演出奥尼尔原著、元武编剧、黄佐临导演、孙景路领衔主演的《田园恨》。1944年1月21日,新春大会串演出古巴编导的《陈白露》和曹禺编剧、黄佐临导演的《正在想》,一直持续到2月24日,这也是旧时上海大戏院最后的一场话剧演出,随后开始了电影放映。
1943年10月10日《原野》放映广告
电影的放映与特点
1944年3月18日首映电影《步步高升》,1949年5月26日放映最后一场电影《女勇士》,这期间总共放映了443部影片(不包括放映时附加的小片)。在放映的这些电影中,有些是上下两集或首集续集,放映情形有三种:一种是上下集一次映完,比如1944年4月1日的《秋海棠》,5月11日的《家》,1949年4月29日的外国战争片《血战红蛮二千里》,5月3日的外国武侠片《大破毒气王》等。第二种是先放上集或首集一段时间,接着再放下集或续集,比如1944年5月31日放映《双珠凤》上集,6月2日放映下集;1948年1月13日放映《黑旋风》,1月16日起放映续集;1949年1月9日放映外国科学理想战斗片《海底电国》,1月18日放映下集。还有一种放映安排比较特别,第一场、第三场放上集,第二、第四场放下集,1948年3月24日放映的《黑面虎》就是如此。如果把第二种放映情况中将两部并为一部计算的话(其他上下集的放映均是算作一部),总共放映了437部,其中国产包括伪满影片144部,外国片268部,尚无法确定的有25部。
国产片的主要放映时段在早期,那是上海被日伪控制的缘故。当时英美等国已经是日本人的敌对国,英美等国影片不可能再出现在上海的影院中。上海大戏院那段时间放映的电影有些是较早拍摄的,其中有几部还是不错的,比如《十字街头》(1937年出品)、《夜半歌声》(1937年出品)、家(1941年出品)等。抗战胜利后,外国影片开始进入上海,上海大戏院最早是在1945年9月3日放映外国影片,放映的是苏联战斗巨片《南方大胜利》;以后陆续有美英等国影片的放映,到后期美国影片放映得比较多。
影片放映的安排,通常情况是一周两片。有时因片源和放映效果的关系,有的影片只放映一天,最长的则放映十三天。比如1946年3月6日至18日、1947年12月3日至15日,分别放映美国故事片《夜女郎》《一千零一夜》。初期每天常常是三场,上午一般不放映,逢周日早上会加一场。上海大戏院有一段时间是一天两场,也有放映五场的情形。大致上可以抗战胜利为界限,之前一般两三场,之后三四场,而1947年后,基本上以四场为主。
对于旧上海的电影院,一般谈及其层次,往往以首轮、二轮、三轮等来区分。通常理解为一部影片首先在头轮影院放映,然后再到二三轮影院去放映。如果是这样的话,这种区分对于处在国家或区域稳定时期、涉及的影院又与其他一些影院是一个联合体的情况是比较合适的。单单一个影院,有独立的经营权,她也可以租一个新的影片来做首映;或者为了节省成本,放映很久以前的影片,那就可能没有办法以轮来算了。上海大戏院曾在1946年4月21日至25日“首轮献演苏联音乐歌唱巨片”《红豆青鸟》,7月3日至9日“首轮献演苏联巨片”《比翼长空》,1947年3月19日至21日“献演武侠首轮巨片”《神枪手单骑救美》。而1946年8月24日《申报》广告中提到:本市各电影院响应救济苏北难民,在25日(星期日)上午十时半加映一场,所加映的电影即当日各电影院下午所映之片。其中,头轮:大上海、大华、沪光;二轮:上海、杜美;三轮:西海、东海;四轮:蓬莱。从25日的广告看:大上海放映《沉渊》,大华放映《义犬葬主》,沪光没有广告,上海放映《有情人终成眷属》,杜美放映《大侠翻山虎》,西海放映《大破秘密党》,东海放映《神鞭大侠》,蓬莱放映《轰天大盗上集》。这四个轮次的影院,在放映什么电影上,没有轮次的关系。因此可以这么说,那时的“轮”实际上理解为等级更为合适,这个等级包含了影院建筑、规模、设施、价格等方面。上海大戏院那时就是一个二等的电影院。
1946年8月24日《申报》刊登的响应救济苏北难民参加电影义映的四个轮次的影院
建国后的变化与电影放映
上海解放后,上海大戏院并没有关闭,从当时的《新闻日报》等报纸上可以看出那时所放映的部分电影。1949年8月2日放映外国歌舞片《丽日春宵》,8月3日起映出《花溅泪》,10月2日放映《列年在一九一八》,11月22日《大侠翻山虎》上下两集一次映完,一天四场。1950年放映过国产片《大雷雨》,外国片《锦绣洞天》《鬼面具》,越剧名剧《相思树》《健美儿女》《海狸历险记》(国语说明)、《彼得大帝》(苏联电影周电影)。1951年放映的部分影片有《大战海南岛》、赵丹主演的《武训传》,以及《珠江泪》《团结起来到明天》《民主新德国》《翠岗红旗》《勇敢的人》《虎将》(苏联影片)、《世界青年访华记》等。这年至少有两个变化:第一是有“头轮”“二轮影院”“全沪三轮”的出现,上海大戏院为二轮影院;其次,影片的内容单从名称就可看出比较积极向上。1952年至1955年间,有《辽远的乡村》《山地大战》(即《肉搏坦克》,外国片,国语对白)、《光芒万丈》(5月20日,单独广告,已经没有影院轮次之分)、《走向新中国》《和平一定在全世界胜利》《我们坚持和平》《第三次打击》《圣诞节的前夜》《丹娘》《智取华山》《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白毛女》《锦绣河山》(彩色)、《渡江侦探记》《山间铃响马帮来》《赵一曼》《游击队员之子》和《两亩地》(译制片,上影译制,第八届国际电影节“争取社会进步奖”)。这段期间,除了影院轮次的取消,还拍了不少至今看来还是比较受观众欢迎的电影,而且译制片也开始出现。另外一个现象是放映场次增加了,比如《丹娘》《游击队员之子》一天放映七场,这不是影片比较短的原因,主要是增加了上午的场次。
1956年1月18日,该影院由上海市文化局代管,改名上海电影院。从那时起至1960年初期,所放映的电影除了苏联故事片《球队远征记》《牛虻》等,还有一些国产片,其中比较著名的有《董存瑞》《侦察兵》《铁道游击队》《海魂》《古刹钟声》《青春之歌》《林则徐》和《今天我休息》等。
1960年7月1日,该影院放映大型纪录片《东风劲吹》,美琪、大上海、上海音乐厅同时也放映。从这时起到1966年10月2日,影院放映过不少对观众有影响的影片,如《杨门女将》(彩色戏曲艺术片)、《马兰花》《小刀会》《柳毅传书》《李双双》《燎原》《红日》《冰山上的来客》《满意不满意》《农奴》《霓虹灯下的哨兵》以及舞台艺术片《东方红》等,但是放映的方式常常是上海许多影院一起放映。如1963年10月1日,天马电影制片厂出品的故事片《红日》在上海、大光明、沪南、蓬莱、淮海等16家电影院上映;1966年1月4日,有大光明、国际、东湖、长城、沪西、大上海、上海音乐厅、上海电影院等26家电影院放映八一电影制片厂、北京电影制片厂、中央新闻记录电影制片厂联合摄制的彩色舞台艺术片《东方红》。1966年10月2日,上海电影院放映彩色记录片《毛主席接见红卫兵和革命师生》,同时有30家电影院放映;在另外场次放映《毛主席第三次接见百万革命小将》,也有另12家同时放映。之后,因历史原因,影院开始停止放映,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只放映几个样板戏。
上海大戏院的重生
因为有着不少的年月,上海电影院因年久失修于2011年正式停业。后来经过修缮,于2017年3月2日重新开放。
据中新社一位记者王笈所写:“记者当天步入上海大戏院后发现,剧场在保留74年前框架的基础上‘焕然一新’,给人以平静、庄严的体验:建筑外观如同一块悬浮在地面上的巨石,入口处半开放式的布局模糊了剧场与街道之间的界限,屋顶上三口‘天井’引入的三道‘天光’形成了别样的景致,‘黑匣子’剧场里所有座椅可随时收起,多种形式的舞台演出都可在此间实现。”
上海电影院由此改名为上海大戏院,上海话剧艺术中心及上海大戏院运营总监童歆表示:新生的上海大戏院将以传承历史的方式走下去,为了致敬历史,剧场选择了1943年曾登台上海大戏院的曹禺名作《原野》作为3月31日的开幕大戏。童歆还表示,上海大戏院将利用附近的上海文化广场、兰心大戏院、美琪大戏院等吸引观众;演出之外还会有很多活动、展览,多元化的元素将融合到剧场里。
也许是一个历史的误会,原本是影院,不得已而成为剧场,但大多数的时间内还是个影院。现在成为剧场,那就成为剧场吧,不要说成是一种还原。秉持历史的传承,选择《原野》作为开幕大戏,无疑是一个明智的选择。曹禺的名著,不但有光环,主要还是有东西可以供改编;否则选择《女人》也好,《大鹏山》也好,大家都不知道写的是什么,能传承吗?
(作者系原上海市历史博物馆研究员)
技术支持:上海江帆网络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