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康路堪称上海近代建筑博物馆,从最初的1912年到1998年,每个时期都留下了具有代表性的建筑,有法国式、西班牙式、英国式等各式建筑。上海滩许多著名的建筑师在这条路上留下了风格迥异的不朽作品。得益于近年来众多建筑师和学者的考证,我们得以举出一大串建筑师的名字。他们是设计了武康路40弄1号(1933)和40弄2号(1940)的董大酉、设计了4号(1939)和111号(1940)的奚福泉、设计了12号自住住宅的谭垣教授、设计了393号世界社(1930)的大方建筑公司李宗侃、设计了117号(1943—1944)的集成建筑师事务所的范能力、设计了65号(1929)的陈芝葆、设计了210号(1934)的东亚建业公司、设计了198号(1998)的华东建筑设计院等中国建筑师和建筑机构,黄元吉和王华彬也在武康路留下了作品。还有设计了2号(1941)的建筑师S. C. Dunn,设计了武康路和安福路转角安福路275号建筑(1938)的Michel Seng,我们还不知道他们的中文名字。外国建筑机构则有设计了97号(1930)和123号(1930—1931)的英国公和洋行。公和洋行还设计了武康路沿线的华山路823号(1931)、安福路322号(1938)、复兴西路199号(1924)。此外,还有设计了99号(1926—1928)的思九生洋行、设计了109号(1920)的德和洋行、设计了400号西班牙式公寓(1939)的薛佛、设计了武康大楼(1923—1924)和129号(1929)的匈牙利建筑师邬达克、设计了232号国富门公寓(1935)的俄国建筑师罗平、设计了107号(1948)的法国建筑师王迈士、设计建造了390号(1932)和密丹公寓(1930)的比利时义品放款银行建筑部、设计了370号(1941)的联益建筑公司、设计了武康路沿线湖南路262号湖南别墅(1921)的美国建筑师伍滕和设计了淮海中路1834号(1930)的中法实业公司等。这里仍然有不少尚待考证建造年代及其建筑师的建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