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平路是一条很短的弧形马路,该路辟筑于1914年,原名贾尔业爱路,是以1880年法国驻沪总领事的名字命名的。1943年改名为东平路。这里曾是领馆区,处处留存着欧陆风味。春夏季节,路两侧法国梧桐的树冠在顶部重叠交织成一道厚厚的绿色弯拱,浓荫蔽日,便有别处见不到的幽静。
东平路被学者称为“中国历史名人第一圈”,当时流传着关于“四大家族”的一句话“蒋家天下陈家党,宋氏姐妹孔家财”。在环境清幽的东平路上行走,就像在翻读历史的长卷,梧桐浓荫遮掩下的一幢幢风格各异的小洋楼隐藏着绝代风华,这让它看上去有点距人于千里之外。然而,梧桐的华盖又岂能遮掩住这些老房子风华绝代的往昔?在这条路上漫步的行人,恐怕不一定会知道这些围墙深深的庭院里悄悄藏匿着的乃是民国时期叱咤风云的蒋宋孔三大显赫家族曾经的辉煌。
东平路9号是蒋介石的爱庐,东平路11号是宋子文的别墅。孔祥熙在民国四大家族中排名第三,孔祥熙的夫人是宋氏三姐妹中的大姐宋蔼龄。东平路上既有蒋宋两家相继入驻,作为既是蒋介石连襟又是宋子文大姐夫的孔祥熙怎甘寂寞?他很快也购入了爱庐东侧东平路7号的花园住宅。这样蒋宋孔三家不仅在政治上联系密切,在生活中也便于来往。当年,蒋介石“爱庐”的左侧,是孔祥熙的住所,右侧是宋子文的住所,除了蒋宋孔三大家族盘踞外,还有一个上海滩显赫的家族也曾寓居于此,这就是位于东平路1号的席家花园,自然,席家和宋家关系也是非同一般的。
如今,在东平路上漫步的人们恐怕很难想象这些寂寂无声的老洋房在当时曾经代表着怎样一种至高的权力和至尊的奢华。
东平路1号曾是金融世家的别墅
东平路1号是席家花园所在地。现在白色的粉墙上镌刻着竖排的朱红色“席家花园”四个字,那其实是一家餐馆。不过,这幢洋楼倒确实是叫席家花园。这是一幢建造于1931年的西班牙式花园别墅。建筑为两层,局部三层。白色外墙,有宽宽的水平线分割,丰富了墙面。三角坡形红色鱼鳞片屋顶,上部为半拱形下部为长方形的窗框,窗框两侧饰有壁柱,北立面入口的券门颇具特色,发券层层退进,统以券心石,强化了进深效果,券门两侧和拱形窗户两侧均饰以爱奥尼柱式,门上饰以雕花三角门楣,窗户上镶嵌着彩色进口玻璃,配以漂亮的S形外挑式的铁栅栏阳台,凸显了窗户的立体感。只是原先住宅南面的花园和草地现已不存,窄小的北门现在成了酒家大门。
席家花园缘起清朝康熙年间苏州东山一户席姓人家。席家靠经营丝绸成为当地最知名的富商。之后,席家在太湖边上,建起了一座依山傍水的豪华庄园,取名席家花园,这座花园至今保存完好。席家的许多后人到上海经商,大多从事金融业。在席氏家族中,席正甫后来成为江苏苏州洞庭商帮的佼佼者,他成功地当上汇丰银行第二任买办,其孙席德柄曾留学于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并获得工科学士学位,后赴英国,入伯明翰大学商业专科学校。席德柄与宋子文是在美国留学时的同学,因宋的关系,回国后他也在金融业谋得高位,1937年任上海中央造币厂厂长,抗战胜利后还担任过上海阜丰面粉厂总经理。席德柄的大哥席德懋把女儿嫁给宋子文的弟弟宋子良,两家的关系更加密切。热衷于西式生活方式的席德柄在上海就居住于东平路1号自己的这座私宅内,当年这座洋房被黑色的雕花铁栅栏围住,内部装潢非常讲究,还有西洋古典式壁炉。小楼底层原有一道内廊,望出去是一片草坪,草坪上拉上网子,就可以打球。席德柄膝下有8个孩子,一男七女,七个如花似玉的女儿大多都在市西中学读书,其中席与昭和席与明是双胞胎。解放初,席家人先后都到美国发展,这栋洋楼被收归国有,成为上海音乐学院附中的校长办公楼,1998年起被出租并改建成席家花园酒家。
相对于衡山路酒吧的张扬外露,这里显得安静内敛,透出一种沉郁的贵族气质。席家花园的周围都被高大的香樟树和法国梧桐包围着,显得幽雅而有韵味,屋内的装修豪华精致,俨然大家气派。现在此地是席家花园旗舰店,和席家不相干的人在老宅里经营着本帮菜。虽然现在已没有了花园和草坪,而且原先窄小的后门现在成了大门,但是冲着席家的名声,小楼内豪门生活的复旧场景依旧吸引着人们近悦远来,连许多名流也都慕名光临此地。据说,迈克尔·杰克逊就曾在两名保镖的陪同下到这里用餐。早在1999年,我的一位加拿大朋友回国探亲,就选择在开张不久的席家花园宴请,当时就有一种进入豪门客厅用餐的感觉。不过,这个酒家其实与席家并无关系,即使席德柄的女儿席与昭和席与明这对年已80多岁高龄的双胞胎姐妹回上海在这个她们从小长大的地方用餐,也与普通的食客一样需自己花钱买单。尽管如此,在海外的席家人每次回沪探亲,还是一定要到席家花园来聚一聚,就像是又回到了自己从前的家。
东平路1号席家花园
5号和7号曾是宋子文和孔祥熙的房产
东平路5号是一幢建于1924年的精致别墅,当年是宋子文的房产。这是一幢西欧式花园住宅,其最大的建筑特色是,南立面为半圆拱圈,底层入口处采用三个半圆拱圈,且券心略加装饰。二层阳台前采用五个连续半圆拱圈,用宝瓶状护栏。屋顶红色平瓦,墙面灰色,阳台白色镂空栏杆,四周绿色蔓藤缠绕。解放后成为上海音乐学院附小图书馆,现这里为滴水洞湖南餐馆。
东平路5号
东平路7号建于1916年,具有明显的丹麦民居风格。最具特色的是陡峭的大块面屋顶,复折式灰瓦屋顶开蓬式老虎窗,跌檐下有开窗的山墙以及高耸的壁炉烟囱。住宅平面略呈方形,门窗墙角等处以红砖砌成突角隅石状。入口处有敞开式连续券门廊,正立面为三座大拱门构成的柱廊,廊的上面为阳台,中间一扇拱门为入口,有附墙阶梯从两侧进入门厅。阳台和敞廊的护栏均为古典宝瓶状。
东平路7号孔祥熙旧居
东平路7号临街的店铺
该住宅最早的主人是一位名叫赫劳森的北欧人,专门从事船务、煤炭以及地产生意。20世纪30年代初,赫劳森把房子租给了与其生意上有往来的客户。1935年孔祥熙从外国人手中买下了这栋别墅。孔祥熙是蒋介石的央行总裁,曾被称为中国人的钱袋。不难想像,两栋别墅间短短的距离,曾被多少政界、商界人士踏足,有多少重要的决定就在其间诞生。这幢房子解放后由上海军事管制青年委员会接手,随后又被上海京剧院用作排练场所,后来则成了上海音乐学院附中的校办公室。在经历了将近一百年的风风雨雨后,时光的年轮为这幢建筑笼罩上了一层神秘的传奇色彩。
东平路9号是蒋介石的行宫“爱庐”
东平路最令人回味的故事藏匿在东平路9号上海音乐学院附中的围墙内。和这条路的基调一样,爱庐不爱理人,它安安静静地呆在艺术殿堂里,除了这所学校里的师生,一般人休想轻易闯进去,这使它蒙上了一层更加神秘的色彩。
东平路9号内的爱庐
东平路9号有一个浪漫的名字:爱庐。这幢住宅始建于1916年,最早的业主是上海义记洋行的大班、英国人E.J.康福特。1928年,宋子文通过普益地产公司的介绍,从康福特手中购入这幢别墅,又委托该公司对房屋进行了装修和扩建后作为赠送给妹妹宋美龄的结婚礼物,以作蒋宋在上海栖息时的行宫。蒋介石为其题名“爱庐”,这是他的习惯。蒋介石把庐山的牯岭别墅称为“美庐”,杭州西湖旁的别墅称为“澄庐”,上海的这座爱巢就称之为“爱庐”了。
当年,二十岁的宋美龄从美国回到上海,很快就成为社交界的名流,她参加基督教女青年会,经常发表演说,并被上海市议会聘请为童工委员会成员。当时,她的大姐宋霭龄嫁给了孔祥熙,二姐宋庆龄追随孙中山,思想开放的宋美龄不但支持二姐的选择,而且多次表示自己“非英雄不嫁”。蒋宋的邂逅是在1922年的一次晚会上,蒋介石见到年轻的宋美龄惊为天人,决心不惜一切代价要把这枝上海社交界的名花摘回家来,并由此开始了长达五年的追求。1927年,蒋介石已是号令天下的北伐军总司令,终于符合了宋美龄心中的“英雄”标准,于是,宋美龄答应了他的求婚。据说,宋美龄与蒋介石举行婚礼前曾提出三个条件作为双方共同遵守的信约:一是蒋介石必须改信上帝,受洗礼成为基督教徒;二是宋美龄不生孩子,以保持体形;第三,宋美龄以蒋介石私人秘书身份对外从事政治活动,不担任政府公职,不参加正式的高层决策会议。前两条是宋美龄提出的,第三条是蒋介石提出的。双方欣然接受。当年的12月1日,两人就在上海举行了婚礼。婚后不久宋美龄便随蒋介石移居南京,不过,还经常到上海小住。东平路9号的爱庐便是当年宋子文送给妹妹宋美龄的陪嫁礼物,作为蒋宋短栖上海的行宫。大多数时间,这间豪宅是用于接见政府官员的社交场所。其实,蒋介石入住“爱庐”的时间并不多,平时就由蒋的一个副官看管着,倒是宋美龄常来这里小住,并将母亲倪桂珍接来同住,共享天伦之乐。每当这时,法租界的巡捕房就赶紧派出警卫,布置在爱庐周围,昼夜值勤。
爱庐是一幢两层法式花园洋房,由主楼和东西侧楼组成。其中主楼又分东、西、中三部分。中间的券门最大,有内廊,布局庄重沉稳。建筑外墙嵌着黑白黄的五彩鹅卵石,显示出法国乡村田园的浪漫情调。屋面是蒙沙坡面式的,上面铺着暗红色法国菱形平板瓦,似鱼鳞般层层漫开;窗口、门廊、墙隅均为齿状仿石装饰,灰白的廊柱间是拱形门窗,古朴中透着贵气。屋顶的烟囱和老虎窗,错落有致。正立面由西向东呈阶梯形排列,由三心拱券构成的阳台和底层内廊是这座建筑的显著特点。二层的阳台弧度很小,显出一种优雅内敛的贵族气质。洋房南面是一块近千平方米的花园草坪,诸多名贵树木散落于草坪之间,其中有两株高达四五米的雪松,是当时留下的古木。一条约3米宽的小溪在草坪上蜿蜒流过,小溪中散置着一些石块,散步时可徒步跳跃而过,溪边有丛林、果树,沿池畔鹅卵石铺成的小径南行,不几步便见一前一后两座假山。小假山玲珑精致,大假山颇有气势。其中另有一块玲珑剔透的太湖石上镌刻着当年蒋介石亲笔题写的“爱庐”两字,色朱红,形纤瘦,颇为雅致。太湖石下是一泓喷泉,水流虽已断,但两条石龙依旧守护着喷泉,周围用鹅卵石铺筑小道,一派中国古典园林风光,居住其间犹如置身于世外桃源,全无闹市的喧嚣。据说蒋介石本人对这幢房子很喜欢,因为他觉得主楼形式很像上海香山路上的孙中山故居,可以显示他是孙中山的继承人。
爱庐花园石刻
爱庐室内楼梯上精美的木雕扶手以及嵌入式的彩绘玻璃,展现出当年精湛细腻的建筑工艺,几乎所有的房间都有壁炉,包括走道,一共有11个壁炉。东部楼下是可容四五十人跳舞的大客厅兼小影院,宋美龄是个喜欢交际的人,她常在这里开party,招待全国的达官显贵。当时宋美龄的亲信、励志社总干事黄仁霖常常携带美国故事片来放映,宋美龄就将孔祥熙的子女唤来一同观看。客厅内铺设着柚木地板,摆放着大小沙发和茶几,墙上挂着八大山人的春夏秋冬四帧花鸟条幅,其中有一幅画的是躲在荷花下侧着头看天的鸭子,古雅有趣,常被客人们誉为神品,现在这里是上海音乐学院附中的排练厅。二楼是与大卫生间相通的主卧室,也就是当年蒋介石和宋美龄的卧室,地上铺着柚木地板,以前卧室有一条暗道直接通向楼外,以备不测,可见蒋介石的戒备心理。卧室里有一个宽大的内阳台,弧度优美含蓄,正前方望出去便是硕大的花园草坪,站在阳台上,可以看到东平路5号。当年,宋美龄经常站在阳台上眺望,她还亲自到花园里种植花草,如今大草坪的面积已大大缩小,那条小溪也早已了无踪影,上面盖起了房舍,仅剩一隅环围着昔日万千宠爱的蒋宋行宫。二楼还设有书房、小会客室等,二楼拐角处的彩色玻璃窗值得玩味,这是一扇假窗,窗外是白墙,体现出独特的装饰意味。中部楼下有过厅及会客室,三楼则为临时客房和储藏室。东楼是辅房,是蒋介石随从及佣人的用房,它的北面连接车库,汽车进门后即进入车库,并经东楼进入中楼。这幢东楼在解放后被拆除,改成了如今直对大门的通道。主楼西面的警卫楼显得神秘和诡异,它须从边门进入,另设楼梯,并有门可通向中部的楼下过道。当年这里是蒋介石的侍从、秘书及卫士的工作室和卧室,流露着安全机关“密不见光”的气氛,楼下则供警卫人员及厨师等居住。
1943年,“爱庐”被侵入上海的日本军队占领。1950年,这幢楼被政府作为教育场所,继而成为上海音乐学院附中被保留至今。主楼东侧二楼的原卧室与卫生间已打通,成了上音附中的钢琴教室。悠扬的钢琴声回荡在空气中,弥漫着动人的音符。东侧副楼是学校的行政办公楼。
东平路11号是宋子文的旧居
爱庐西侧的东平路11号,曾是在民国四大家族中排名第二的宋子文旧宅。宋子文的父亲宋耀如是美国传教士林乐知的助手,母亲倪桂珍是上海徐光启的后代。宋霭龄、宋庆龄、宋美龄、宋子良、宋子安是宋子文的姐妹和兄弟。其显赫家世可以想见。有着哥伦比亚大学经济学博士学位的宋子文在他31岁时就成为南京国民政府的财政部长,他的家与蒋介石的爱庐只有几十米的距离,两家既是近亲,也是近邻,关系之密切可以想见。
宋子文的这幢花园住宅建于1921年,是一幢略具法国路易十六时期奢华风格的花园住宅,复折式的红瓦屋顶,上下两折之间有明显的折檐,上坡缓而下坡陡,下坡近檐口处略向上翘起,在陡峭的坡度上开设装有檐口的三扇双坡老虎窗,老虎窗立面皆刷白色,立面显得既庄重又不呆板。底层设敞廊,二层左边有方形露天阳台,宅前有大花园,室内楼梯有精致的雕花木扶手。这里最初是美国人罗森菲尔德的住宅,他是一位股票经纪人,开设了一家名为罗森菲尔德的私人公司。1932年,这幢花园住宅易主,新主人是美国人摩斯夫妇,摩斯是特拉华联邦电报公司驻上海的业务代表。摩斯夫妇一直住到太平洋战争爆发,日军占领租界后才被迫迁出此宅。抗战胜利后,宋子文夫妇成为这幢别墅的主人,美丽活泼又热情大方的宋夫人张乐怡毕业于南京金陵大学,东平路11号留下了这对夫妇曾经美好幸福生活的印痕,两人在这座爱巢里一直生活到1949年后移居美国纽约。
20世纪90年代初期,这里一直是音乐学院一幢被闲置的空楼,直到1998年,一群华侨向音乐学院租赁此地,经精心装修,成为英式风格的萨莎(Sasha’s)餐厅。外墙是很腻的玫粉色,妖艳媚人。萨莎的内部装修刻意营造20世纪20年代老上海浪漫典雅的氛围,倒是和房子原有的气质十分吻合。室内墙壁由一块块青砖排列整齐而成,墙上挂的是宋家当年的家庭照,深色木头橱窗里陈列着主人从世界各地收集来的宝贝。一楼是英式酒吧,同样是深色木头的吧台四四方方地站在中间,周围是沙发区。吧台顶上放着从国外远渡而来的陶瓷摆设:有轮船、自行车、火车等,玄关处则贴满了客人的照片。酒吧门前正对的迎宾台上,有一座狐狸的雕像,红色的燕尾服,高高的礼帽,端着一只鸡尾酒杯,优雅而风趣。酒吧一角的壁炉上方,有一幅狐狸用餐图,她们围着餐巾,拿着刀叉,谈笑风生,俨然上流社会绅士的派头。酒吧的MENU上有一杯酒就叫“Mr.Fox(狐狸先生)”,其实就是长岛冰茶。吧台和花园区域提供一系列口味的鸡尾酒、生啤、干邑和小食,整个格局被朦胧的灯光笼罩着,耳边缠绕着迷离的背景音乐。
东平路11号萨莎(Sasha’s)餐厅
二楼西餐厅风格迥然不同,昏暗的灯光照在欧式古典家具上,精致的各式法式西餐及佳醸让人在享受美食的同时,感受到19世纪的异国情调。三楼原木的屋顶、梁柱以及仍旧闻得到木柴气息的壁炉,使人恍入旧日上海人家的公馆。这里专为party所设,摆设很雅致,有来自哈瓦那的雪茄和一百多种欧洲葡萄酒。依偎在半透明的落地窗前,或是坐在露台上的秋千椅上看出去,宽敞的后花园里,遮阳伞下是一张张八角形桌子,桌子周围摆放着藤椅,许多外籍人士喜欢在那里聚会,也有很多大公司来这里包场举行酒会。他们端着满杯的啤酒,在花园里豪爽地猛灌,用力地大笑,让人想起昔日爱庐内嘉宾如云的盛况。据说晚上到这里消费的外籍人士占到百分之七十。王菲和黎明拍摄的电影《大城小事》也在这里取过景。
在蒋介石侍卫长的寓所喝下午茶
安静的东平路上开设的酒吧都是有自己味道的,它们往往借助老房子本身的优势,独辟蹊径。
电影《大城小事》里有一段黎明和王菲在一家名叫可可面店的餐厅里拍的分手戏。可可面店实际就是开在东平路9号临街的藏珑坊,这一幢独立的两层旧洋房,以前是蒋介石的侍卫长居住的地方。现在,这里看起来和围墙里的爱庐好像不搭界的,它没有那么门庭深严,人们可以轻而易举地走进里面。
东平路9号沿街的藏珑坊
藏珑坊LapisLazuli原为意大利语,直译为青青石,意译为朴素的小楼。一个“藏”字,说明它是在小洋房深处。初次踏进藏珑坊,是应我的朋友郁百杨先生之约,他知道我对环境有些挑剔,便约了藏珑坊喝下午茶。郁百杨是一位出色的电影美术指导,电影《碟中谍3》《南京浩劫》《美国城》都由他做美术指导。我最欣赏的是他导演并兼任舞美总监的大型多媒体音乐剧《弘一》,感觉他把舞台的美做到了极致。郁先生选的地方自然是不会错的。那天,当我轻轻推开藏珑坊的木门,只见眼前一股清流自墙壁缓缓而下,轻轻松松便把马路上的尘嚣隔得远远。褐色实木与玻璃相间构成的透明地板让人几乎不敢下脚,脚下流水涓涓,锦鲤鱼嬉戏其间。一侧仿古的瓷器上刻满了清幽的荷花,流溢着如中国水墨画般的曼妙意境。走进烛香轻飘的底楼,里面是本色的石墙、原木的桌椅,点燃的南瓜灯笼发出幽幽的光。做旧的竹帘、藤编的沙发、布制的盆花、不见片羽的鸟笼,营造出一种宁静、古雅的神韵,暗藏着内敛的精致。
一层中间是吧台造型的服务台,一圈临街的火车座式雅座,皮质的桌椅配上木质长桌,每间用木制拱形护栏隔开,私密却不暧昧,幽幽的灯光很温馨,越过梧桐能看到街边的来往行人。小小的院子里竹林环抱,风吹叶晃,光影透过竹稍洒在地上,一片斑斑驳驳。院子后面一间尖顶的镂空木质玻璃房将中西合璧的精髓演绎至极,通透的落地玻璃窗外,一盆盆精致的花草在阳光下迎风绽放。沿着旧式木楼梯拾级而上,欧式的壁炉,西班牙式的吊灯,田园风味的桌椅,中式的镂空屏风,驳杂但相互协调。二、三楼间的木制楼梯与原木桌椅古朴雅致,楼梯左侧巨幅玻璃上刻的是曹孟德的诗句,字字潇洒流畅。一边的墙上是巨幅《雪后琼枝》国画,上面题着一首诗:“早春独占品无双,羞伍群芳斗艳装。自是清奇高格调,应知韵胜异寻常。”意境不俗,洋溢着浓郁的东方古典情调。
侍者送上来的西班牙下午茶套餐用很艺术的方式摆放着,新鲜的时令水果,前菜是“每日一口前菜”和“一口披萨”:“一口前菜”是烟熏三文鱼,和着青翠的生菜,刚好一口;“一口披萨”,大小和一块薯片差不多,皮又薄又脆,上面加块菠萝,就是一个可爱迷你的菠萝披萨。浓郁口味的“杏仁巧克力球”以及甜到忧伤的“胡萝卜焦糖布丁”软中有硬的感觉。造型独特的“三文鱼面包卷”,采用新鲜的三文鱼,卷上面包,裹上杏仁制成。两根插着竹签的蓝莓,造型别致且方便品尝。西班牙利比里亚火腿,搭配上新鲜蔬菜,轻卷在面包棍上,造型和口感都很特别。一份入口即化的热香蕉巧克力派盅,吃下去暖暖的、甜甜的。“惊喜马卡龙”是下午茶的镇店之宝,杏仁混合焦糖提前成型,经过一定时间的处理后,再用陈皮包裹,入口就不会过于甜腻。最后的甜品是口味纯正的“抹茶提拉米苏”,抹茶的淡淡香气和春天般清新的绿色让我很受用。套餐包含两份任选的饮料,郁先生选了朗姆拿铁咖啡,他说朗姆酒的甜润配上咖啡的醇香,是一种很特别的味道。我选了薰衣草茶,感觉那种馥郁清雅的香气很适合东平路的午后,让我想起普罗旺斯。最后是新鲜的时令水果小盅,五颜六色的水果配上青绿色小盅,确实很养眼。
这份小巧而精致的下午茶套餐好像是在为我们演绎一场五光十色的舞台剧,内容丰富而饱满,充满西班牙式的浪漫情致。和上海人喝惯了的英式下午茶相比,它显得更加热烈,犹如热情似火的西班牙女郎。
穿过衡山路,一侧便是东平路16号,一扇小小的铁门隔断了尘嚣。铁门两边的墙上挂着和平官邸的牌子,看上去庭院深深,神秘端庄。这其实是一家餐馆。由于和平官邸走的是在名人花园洋房里开餐馆的路线,所以称之为官邸。从铁门进入,穿过长长的甬道,便见一座文艺复兴时期风格的洋楼,穹形窗户,罗马柱,带细铁栏杆的弧形阳台。这种建筑在老上海,必定是大户人家,据说这里曾是陈立夫的旧居,也有人说是戴笠旧居,可惜我无从考证。中西式的地下酒窖,颇具创意的旋转楼梯,地上铺着花纹美丽的羊毛地毯,还有欧式壁炉、名家珍藏字画,体现着品质与档次。和平官邸每个包间都是用诺贝尔和平奖获得者的名字命名的,包间蛮大,面向花园的阳台上还放了桌椅和遮阳伞,水果都是餐前按人数摆好的,一人一盘。花园里最抢眼的是一座西洋古典式的三层石头喷泉,把整座花园衬托得欧陆风情十足。在这座具有古典韵味的老洋房里享受着本帮美食让人顿生一种穿越回到旧上海的错觉。
东平路16号和平官邸花园
(作者系上海作家协会会员)
技术支持:上海江帆网络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