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十年如一日的孜孜以求
2014年12月13日,钱仁康教授百岁诞辰纪念研讨会在上海音乐学院如期举行。李岚清同志在钱仁康先生百年诞辰之际特为题词“百岁乐人钱仁康”。
钱仁康先生是著名的音乐学家、音乐教育家、作曲家、音乐翻译家。他学贯中西,博古通今,精于文史,其学术成就令人叹为观止,学术领域几乎无所不包,是“西学东渐”的见证人和最有利的推动者之一,被尊称为“当代中国音乐界泰山北斗级”人物。
创立于1927年的上海音乐学院,是国内历史最悠久,影响最大的高等音乐学府。钱仁康先生于1956年由华东师范大学调入上海音乐学院作曲系工作。不久,苏联专家沙拉波夫来上音讲学,并考察作曲系的教学工作。沙拉波夫听了钱仁康的曲式课后,认为由钱仁康教作品分析比较适当,就建议院领导让钱仁康专教这门课。这样,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钱仁康集中教授作品分析课。钱仁康对作家与作品研究的内容涵括古今中外:中国音乐从历代古曲到赵元任、黄自、冼星海、马思聪、丁善德、朱践耳等的作品;外国音乐包括巴赫、莫扎特、贝多芬、舒伯特、舒曼、肖邦、李斯特、勃拉姆斯、柴科夫斯基、瓦格纳、马勒、德彪西、贝尔格等的作品。钱仁康讲授作品分析,从内容到形式进行细致的分析,非常丰富,其中有一些作品在国内外都很少有人会去作详细分析。钱仁康不仅分析外国作品,还花大力气研究民族音乐的曲式结构,对于各种曲式结构常有独创的见解,写成了中西合璧的作品分析教材,例如他所倡议的“展开性乐段”,就是言前人所未言的一种基本结构。他还十分注意音乐语言的表现功能,从中探索作品的形象、意境和思想内容,还从文化史和民俗学的角度探究各种基本曲式和民间艺术的渊源关系。
在音乐理论上,钱仁康先生探索、研究的领域集中在音乐作品分析、中外作曲家和作品研究、欧洲音乐史、音乐欣赏、词曲考证、中外曲式的共同规律、世界各国国歌研究等七个方面,而且在每一个领域的研究都凝结出一种或数种专著,以及各种文章等。
对中国和外国音乐进行比较研究,探寻其共同规律,是钱仁康先生学术研究的另一特色,他的系列论文《中外曲式的共同规律》便是这一研究的硕果之一。
钱仁康的文章在构思上独出心裁,别具一格,言人所未言,发人所不发,时时可以见到独具慧眼之处。他的文风不尚空谈,在行文上务实精当,每一篇文章都言之有物、掷地有声、妙趣横生。他所研究的课题,常独出机杼,深入到前人没有接触过的领域去探索,自成一家之言。如他在《与中国古典诗歌格律脉脉相通的西方传统音乐》一文中指出:西方传统音乐的结构模式常常和中国古典诗歌(诗、词、曲)的格律不谋而合;欣赏西方传统音乐,随时可以感受到中国古典诗歌的韵律之美。《<大地之歌>歌词溯源》中,为马勒《大地之歌》中所用七首徳译唐诗正本清源,对译诗和原诗进行比较研究,考究马勒对译诗的修改,查考原诗的创作背景。《“似倒而顺”的回文诗和回文曲》,叙述了古今中外回文诗和回文曲的来龙去脉、回文曲的种类以及各个时期回文曲的创作特征,指出小回文和大回文相结合是中国民间音乐和西方古典音乐不约而同的表现手法。《同气连枝的回旋歌、回旋诗和回旋曲》对回旋歌、回旋诗和回旋曲的结构原则作比较研究,用以说明三者“本是同根生”的血缘关系。《写气图貌,属采附声——纪念席勒逝世200周年》,运用“写气图貌”述说席勒的戏剧和诗歌语言绘声绘影,气韵生动,意气风发;运用“属采附声”述说席勒绚丽的词藻深受许多作曲家的青睐,纷纷为之谱曲。
1982年,上海音乐学院音乐学系正式建立,钱仁康担任第一任系主任,由此也掀开了上海音乐学院音乐学学科教学发展与科研进步的新篇章。钱仁康先生几十年如一日、心无旁骛、孜孜以求的精神,正是上海音乐学院深厚优良的文脉和血脉的体现,这种“上音”学统精神,在当下具有极为重要的榜样意义。
一鸣惊人的雏鸟初鸣
钱仁康是浙江省临安钱门之后,为武肃王钱镠第36世孙。钱门一脉,人才辈出;无锡钱氏,近代文化名人更是俊逸才涌,数不胜数。
26岁时的钱仁康
1914年4月14日(阴历3月19日),钱仁康出生于江苏省无锡县坊前乡的南钱村。这是一个山清水绿、滋养万物的风水宝地。阴历3月19日这一天,是民间传说中的太阳公公出生日。兴许是中国人所说的心想事成,钱仁康虽然不是太阳公公,但他却有太阳般的温暖——他以美好的音乐之声,温暖了灾难不断年头里喜爱音乐的中国人。他的畅销讲座、前后共印了几万册的《音乐欣赏讲话》和20多本著作,就是最好的佐证。
似乎是一开始,就决定了未来;因为,文学是一切艺术的起点。钱仁康祖父的文学功底颇为深厚,也是一位虔诚的佛教徒。他对文学的爱好,对宗教的虔诚,不但影响了少年时代和青年时代的钱仁康,还影响了中年时代的钱仁康,多年之后,这种影响还在绵绵不断……
钱仁康先生在小学和中学读书时,除了文学和音乐以外,最喜欢的就是数学和物理。蔡元培的《美术与科学》一文给了他很大的启发。后来他在学习中发现音乐与数学和物理都有共同之处,音乐既是科学,又是艺术,研究音乐正好可以把理性的思维和艺术的情趣结合起来。于是,他就选定了音乐作为一生的事业。
钱仁康在他心爱的数学课上学了调和级数与等差级数,不久又在物理课上学到了声学中的泛音列。他觉得调和级数、等差级数和泛音列的关系非常奥妙:泛音列中各音的波长顺次排列起来,刚好构成一个调和级数;而各音的频率顺次排列起来,则刚好构成一个等差级数;等差级数又是调和级数的倒数。他由此对数学和物理发生了极大的兴趣,于是穷追猛攻,步步深入。
钱仁康想:“从泛音列引伸到音乐纯律,这不就是和弦产生的依据吗!要寻根究底,就非学习和声学不可。”做出了决定后,钱仁康千方百计地从图书馆借到了两本和声书。白天抑或晚上,都可以看到他或伏案或托腮于灯下钻研的身影。
钱仁康进入江苏省无锡师范学校那年,是1930年。由于喜爱音乐,他继续自学和声学,使用的教材是1914年商务印书馆出版的高寿田的《和声学》。在学校里,性格内向的钱仁康却是一个文艺活跃分子——他参加了歌咏队,除了吹笙,还自学钢琴和作曲。为了检验和声在音乐创作中的运用效果,钱仁康又为顾子仁编的《中国民歌》逐一配上钢琴伴奏,并创作了一些钢琴伴奏的独唱歌曲。
1931年7月18日,钱仁康把刘大白的词《五一运动》谱成了歌曲。过了几天,钱仁康又写了钢琴伴奏、五线谱。《五一运动》于1934年5月1日发表在无锡《人报》的副刊《呼应》上,这是钱仁康公开发表的第一首有钢琴伴奏的歌曲。这一年,钱仁康还是一个17岁的风华正茂的英俊青少年。
1932年,意气风发的钱仁康经表兄朱增祥的介绍,加入了校内进步的“海燕文艺社”。不久,“海燕文艺社”被国民党政府解散,朱增祥被逮捕,钱仁康也因此事被学校开除。这一年,钱仁康只身来到了上海,因为身上的盘缠不多,他只能靠稿费维持生活。他写当时上海流行的“幽默”文章,投稿给林语堂主编的《论语》半月刊和无锡的《人报》副刊。
钱仁康还投考了国立音专的作曲班。因国立音专的作曲班不直接招生,而是要先进和声班;这样,钱仁康不可能被录取。
1933年春,钱仁康经同乡麋鹿萍 先生的介绍,进入了上海美专音乐系,跟从麋鹿萍先生学习和声学。钱仁康在上海美专同学会里任编辑兼广告的干事。当时的钱仁康,头发密密麻麻,二道剑眉欲脱鞘而出,炯炯有神的双眼里,透露的是纯真,是童趣。有一张1935年1月拍摄的上海美专旧制第十四届全体毕业生与教师的合影,照片上共有63人,分为四排,有女性11人,钱仁康在最后一排的左六位置。照片上人物的着装,尽显中西合璧:男性中有穿西装者,也有穿长衫者,钱仁康穿着中式对襟衫;女性中有穿长风衣的,也有穿旗袍的。中西合璧的服饰,体现了那个年代的开放与包容,无疑也影响了钱仁康的价值走向和艺术取向。在上海美专读书时,钱仁康开始浸入西方的音乐。
当时的国立音专学生丁善德也在美专兼课,钱仁康对他们不胜羡慕,进入国立音专,已成为钱仁康当时奋斗的目标。考入国立音专那年,钱仁康翻译了美国奥伦(P.W.Orem)的《乐理与作曲》。钱仁康当时不想用真名发表,但又想让入家猜想到是他,就玩了一次文字游戏,在发表时暧昧地用了一个叫作“金仕堂”的笔名——“金”字,是把钱字一拆为二;“仕”字,是在仁字上加一竖;“唐”则是和康字相似。1936年12月,中华书局出版了《乐理与作曲》一书,以后又陆续再版了三次。
钱仁康在歌曲译介方面的探索与实践,最早集中地见于他1947年编撰出版的《中学音乐教材》。1947年,钱仁康国立音专的同学戴天吉为了创办一份事业,要钱辞去《无锡晚报》编辑的职位,和他一同编印中学音乐教材,以“音乐教育协进会”的名义,赶在秋季开学前出版。钱仁康见此举可以养家糊口,便和戴天吉一起着手编辑。这套教材分上、中、下3册,除少数是钱仁康创作的歌曲以外,其余几十首都是欧美著名的古典歌曲和民间歌曲,其中有的填入中国古人或今人的诗词。教材中共有32首曲子由钱先生翻译配歌,其中有的译成古诗词,如亨德尔的清唱剧《犹太·马加比》第56曲《英雄今日得胜归》等;而大多则译成语体诗歌,如贝多芬的《土拨鼠》、舒伯特的《野玫瑰》和《菩提树》、肖邦的《少女的愿望》、勃拉姆斯的《摇篮曲》、希尔歇的《罗累莱》、瓦尔拉莫夫的《夜莺》(原曲为《红衣裳》)。因《中学音乐教材》质量上乘,又具有针对性、可读性的优点,国民党的教育部当时专门发了一个通知,内容为该教材“充实而新颖,颇适合中等学校之用”,通令全国采用。
钱仁康还主编过《音乐与教育》(后改为《音乐评论》)。《音乐与教育》自1947年7月16日出版了第一期,从此出刊日就定在了每个月的16日;到1948年1月16日,一共出版了7期, 1948年初被市教育局改名为《音乐评论》。戴天吉和钱仁康为了扩大“音乐教育协进会”的影响和推广中学音乐教材,同时又为了节省经费,便策划附刊在报纸上出版期刊系列《音乐评论》,用报纸的纸型抽印后散发给各校音乐教师及音乐界人士。戴天吉先联系了《申报》、《大公报》等几个销数较大的报纸,都没成功;后由徐訏 介绍,联系上了《和平日报》,出版条件是刊物由戴天吉、钱仁康编辑,报社不给稿费,但每星期赠送抽印的单张《音乐评论》500(或1000)份。此后,钱仁康只管编辑,戴天吉每周送《音乐评论》的稿子到《和平日报》;《和平日报》再派人送来校样,刊物印好后再派人送来抽印的单张。《音乐评论》出版32期后,就改为半月刊独立出版的单行本,不附刊于报纸了。到建国初期为止,《音乐评论》共出了40多期,因出刊人去了北京或者天津,无奈停刊。为了进一步扩大“音乐教育协进会”的影响和推销音乐教材,钱仁康还举办了一次儿童钢琴和小提琴比赛,后来成为著名钢琴家的刘诗昆,就是那一次钢琴比赛的冠军。那个时期,钱仁康、徐訏和戴天吉同住在贝当路(今衡山路)的一条弄堂里。
全力普及音乐知识
1956年秋,上海音乐家协会主席、上海音乐学院院长贺绿汀筹划成立“上海音乐出版社”,请丁善德任社长兼总编辑,钱仁康兼任副总编辑,钱君匋担任副总编辑。行政上,出版社由上海音协领导,在出版业务上,由上海市出版局领导。出版社成立后,出版了不少20世纪30年代的音乐作品,为音乐院校出了许多钢琴、小提琴和声乐的教材。
钱仁康认为,只有在选题上博了才能精,用后来流行的话说就是在普及中提高。1957年冬,钱仁康在编订1958年选题计划时,在形式上多列了一些简谱书,如《独唱歌曲二百首》、《口琴独奏曲集》、《唱片歌曲集》等。这一类书销量较大,仅《独唱歌曲二百首》一书,就销了几十万册。贺绿汀认为钱仁康在普及音乐知识上功不可没。
《音乐常识讲话》曾引导无数青年步入音乐的殿堂。这本书来源于钱仁康于1956年12月5日至1958年2月27日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播讲稿,后来由上海音乐出版社分两册出版 。
《音乐欣赏讲话》在全国普及音乐活动中也起了不可估量的作用,上海中小学的音乐教师,基本上都是在钱先生著作的影响下成长起来的。这套书籍同样源于钱仁康为上海人民广播电台音乐广播讲座《怎样欣赏音乐》编写的广播稿。该系列广播稿从1980年1月6日起开始播出,后来在北京、沈阳、吉林、黑龙江、辽宁、哈尔滨、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江苏、浙江、四川、湖北、湖南、贵州、云南、广西、福建等地的广播电台陆续重播。1981年应听众的要求,钱仁康将广播稿整理成书,第一版就印了三万册。
为了提高音乐爱好者欣赏音乐的兴趣,为了向音乐工作者提供一些史料,使他们得以从侧面了解部分外国名曲的创作动机、创作构思以及标题命意,以便对分析和研究外国音乐作品有所启发,钱仁康于1984年又在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了《外国名曲逸话》。钱仁康认为:许多脍炙人口的音乐作品,不仅以其生动的音乐语言和形象引人入胜,有时还有一些有趣的传闻轶事可资谈助,而且,对欣赏音乐又可以起到诱发和助兴的作用。《外国名曲逸话》中所收短文共一百篇,内容都是有关外国名曲创作、演出、出版的传说、轶事、掌故和异闻,虽然大多为音乐史所不载,却都是有自传、传记、回忆录和书信等文献资料可据的,只有少数的传说另当别论。
极为关注古代音乐
钱仁康不仅在外国音乐理论方面很有成就,而且对我国古代音乐文献的研究也很有造诣,且有不少精品问世,如《魏氏乐谱分析》、《白石道人歌曲旁谱今译及考证》、《清平调古谱来历》、《古代艺术三百题》。钱仁康对我国近现代音乐文化的历史进程与现状、对当代作曲家的创作活动与作品评述也极为关注,撰写了不少具有精辟见解的文章。
几十年来,钱仁康先生翻译古谱达170余首。1985年,钱仁康把《碎金词谱》和《碎金续谱》中的100多首南北工尺谱译为今谱。
《碎金词谱》是传承用南北曲唱词的重要典籍,可惜现在已很少有人知晓。书中采用的歌词都是唐宋诗人所作的词和少量唐诗与元曲,卷六附编有唐大曲《清平调词》、《水调歌》、《琼州歌》、《陆州歌》、《薄媚》和宋大曲《调笑令》、《九张机》的诗词七十七首。每一阕词的左侧注明四声格律,右侧为工尺谱,点有板眼,字句下注明句读和韵脚。此书所收词谱分为两类:其一是集曲的开始曲,北曲称为“楔子”,南曲称为“引子”,唱的都是自由节拍的散板;其二是不属于套曲的单曲,北曲称为“只曲”,南曲称为“正曲”,唱的是有板有眼的曲调。有些只曲和正曲从散板开始,转入正板;有些速度缓慢的只曲和正曲则在正板之外,另加赠板,形成加倍的板眼,表达婉转舒畅的情绪。
晚年时慧果满园
《晋书·陶侃传》以“远近书疏,莫不手答,笔翰如流,未尝壅滞”形容文笔快捷,畅达无滞。
2004年11月,钱仁康随女儿钱亦平、女婿王秦雁一起,从莘庄搬到徐家汇花园,住在9楼朝南的房间里。他每日5点便起床,先做半小时的健体操;早餐后稍稍休息,就由小保姆小徐扶着他出去散步;回来便开始了一整天的写作, 除了两个小时的午休, 其余时间几乎都在书桌旁度过。即使是一个年轻人, 连续不断写作十个小时也会疲惫的,更何况一位年届八十的老人呢!但这样的生活对于钱仁康来说却是家常便饭,三十年、四十年、六十年都是这样过来的,他非但从未对此产生过倦怠之情,反而沉浸于其中而乐趣无限!除了写学术论文,钱仁康也缩编过外国文学名著,有《战争与和平》、《约翰·克里斯朵夫》、《傲慢与偏见》、《安娜卡列尼娜》、《基督山伯爵》等。
住在徐家汇花园里的钱仁康,夏天里享受着习习的凉风,冬日里享受着温暖的阳光,神闲气定的他神随物游,笔走龙蛇,迎来了创作的又一个高峰,迎来了他晚年的满园慧果。
且看钱仁康先生1997年以来的学术成果:著作《钱仁康音乐文选》(上下册)、《黄自的生活与创作》、《世界国歌博览》、《汉译德语传统歌曲荟萃》、《学堂乐歌考源》、《钱仁康音乐文选续编》、《肖邦叙事曲解读》(修订版);编译著作《莫扎特书信集》、《请君试唱前朝曲——<碎金词谱>选译》;译注歌曲集《贝多芬艺术歌曲精选》、《舒伯特艺术歌曲精选》、《布拉姆斯艺术歌曲精选》、《舒曼艺术歌曲精选》、《李斯特艺术歌曲精选》;另写有文章48篇,为他人著作作序24篇。 钱仁康学术成果一瞥
钱仁康先生研究的领域多达七个,有的人也许一辈子也只能胜任其中一个领域的工作。但是,钱仁康先生却能在每一个领域都获得丰硕的成果,这实在是令人匪夷所思。让人称奇的还不仅仅如此——钱仁康先生70多年来如一日,辛勤耕耘,聚沙成塔,著作中的每一个文字和每一个音符都由他笔写手抄而成。
上海音乐学院杨燕迪副院长是钱仁康的学生,他认为钱先生对自己在学术风格上有巨大的影响。钱先生虽为当代中国音乐学术界的耆宿泰斗和乐坛鸿儒,但治学态度一贯谦逊严谨而又锲而不舍,为人处事低调平和不事张扬,其学术风范和做人品格为当代学子树立了样板式的标准。同时钱先生“学贯中西、打通古今”的学养积累和研究视野,以及治学和为人各方面的作为,在当前年轻人内心缺少某种操守的情势下,给予了大家重要的治学启示,不愧是是我们的楷模。
华南理工大学艺术学院院长何平教授是钱先生的关门弟子,他15年前拜师钱老门下,从初识到受业于先生,获得了受益终生的研究能力和学术影响。早在1998年,何平博士就在《人民音乐》杂志发表了题为《一部博大精深的小小<音乐百科全书>——喜读<钱仁康音乐文选>》的文章。何平认为在自己的学术成长道路上,钱先生是对自己影响最大的导师,他在平凡的教学过程中散发出闪光的学术思维,他那几无人可及的百科全书般的丰富学识和学术品格,深深烙在了学生的心中,并将伴随学生终生。
中国音乐家协会主席李焕之这样评说钱仁康先生:“严谨、精深、广博。我想用这六个字来概括钱仁康教授的治学精神与论著无比丰硕的成果。可以说,他是我国当代音乐论坛上著述最丰、造诣精深的一位学者。所以我觉得,把钱先生的全部论著编成‘全集’,就好比是一部兼容中、外、古、今的‘音乐百科’一样。当然,这只是我对钱先生的一种赞誉的形容,实际上,钱先生的许多专著和专论,比起《音乐百科全书》中的某些条目,那要丰富、精彩得多。”
(作者系上海作家协会会员)
技术支持:上海江帆网络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