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王子淦剪刀剪纸的特色
上海剪纸起源于刺绣底样——鞋花,有着中国江南地区剪纸的共性特征,表现形式精致细腻,题材内容美好吉祥。在机械化生产不发达、妇女大多在家操持家务的年代,绣花鞋是百姓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美丽点缀,喜欢绣花又不会设计花样的家庭妇女,就上街去花样摊、花样店挑选,买回剪纸绣花样,贴在鞋面上,用彩色丝线把花样包绣在鞋面上。老人、成人、孩童的鞋花花样寓意要求各不相同,且都希望美丽别致,与众不同,因此鞋花的需求量很大。
需求促成很多民间艺人汇聚上海,以此谋生,久之,民间艺人们剪的花样各有专长,又相互观摩借鉴,其中聪慧勤奋者,不断花样翻新,生意就比较好,我的老师王子淦就是其中的佼佼者。
鞋花剪纸艺人大多不会画,是以剪刀代笔,脱稿剪制花样,这需要心、眼、手的配合,经过刻苦的基本功训练,方能达到线条流畅,心想形象随剪刀开合、彩纸转动而剪成。顾客的要求经常多变,又锻炼了剪纸艺人即兴创作的能耐,同一题材,可千变万化出各种形态,丰富多彩,王老师随心所欲剪花样的绝活就是这样练就的。
喜上眉梢/王子淦
解放后,随着妇女劳动生产力的解放,绣鞋花的习俗逐步淡出了人们的生活。1956年上海工艺美术研究室成立,王老师以其高超的技艺被招入研究室,从此,王老师从弯月形鞋花适合纹样剪纸中解放了出来,进入了剪纸创作的新天地。在研究室工作,生活有保障,王老师可以潜心研究剪纸艺术,不断创新求精。不受适合纹样限制的剪纸还可以剪得很精致复杂而不画稿。
虎、双鱼/王子淦
孔雀舞春/王子淦
王老师经常在研究室外宾接待中当场表演脱稿剪纸的绝活,当一气呵成的剪纸作品展现在来宾眼前时,掌声、赞叹声四起,他的表演风度洒脱就像上海人说的“有腔调”。
王老师剪纸的形象感觉天分很高,虽然他没学过画,但他的作品就是与众不同。他常对我说:“眼高手低没关系,手可以练高,就怕眼低手低,眼睛要凶,要看得出不好,才能不断进步。”他对自己的作品很挑剔,一不满意就丢弃,扔到废纸篓的作品不计其数。不断地精益求精使他的作品从造型到线条都有别于很随意的民间剪纸,做到了出于民间艺术而高于民间艺术。
在经历了“四清”、“文革”等社会变动后,70年代末80年代初,文化的自由空气又回归大地,多年来一直盘绕在王老师脑海中的一个“变”字,得以实施。江南剪纸清秀,却缺少北方剪纸大块面的大气;北方剪纸浑厚,却缺少江南剪纸讲究的线条流畅。吸取北方剪纸长处,保留南方剪纸优点,优势互补的实践结果,使王老师的作品面貌焕然一新,得到一致好评。
北方剪纸代表作品:艾虎/高金爱
青蛙/王子淦
王老师在创作大作品时,开始也用笔简单勾画定位,但在剪制过程中,并不都按画出的线剪,而是剪出的线更挺拔到位,绝对优于画出的线。他的作品无论大小都用剪刀剪制,不用刻刀,因此,剪刀味浓厚,剪纸的特有韵味十足。有识之士都有共识,剪纸有别于其他艺术表达的特性保持很重要,如果一幅剪纸仅仅成了线条相连的画,那是很失败的。
(二) 上海剪纸的代表之一孙平
孙平老师生于1937年,1955年他在上海艺术师范学习期间,偶尔在静安寺新华书店看到了林曦明先生的《农村新窗花》剪纸集,立即被淳朴、清新、富有浓郁装饰味的剪纸迷住了,从此与剪纸结下了不解之缘。1956年,他的第一幅剪纸《拔河》在《中国少年报》上发表后,令他激动不已。1957年他从上海第一师范学校毕业后,到育才小学从事艺术教育工作,他把所有业余时间全扑在剪纸创作上,同时还组织起学校的剪纸小组,辅导学生的剪纸创作,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60年代,他还举办了学生剪纸作品展,王老师当年特地赶去参加一个小学的小学生剪纸作品展开幕式,令孙平老师感动。
孙平老师为了提高自己的创作水平,在青年时代积极参加市工人文化宫和市青年宫的剪纸创作小组活动,如饥似渴地向林曦明、王子淦、徐飞鸿等著名剪纸艺术家请教。向来自各行各业的剪纸爱好者学习,博采众长,以勤补拙,积极努力,多年来创作了大量的儿童题材剪纸。他的作品形象可爱生动,内容健康向上,富有时代气息,个人剪纸风格鲜明,剪纸装饰味浓郁。
舞狮/孙 平
我们爱清洁/孙 平
孙平老师在育才小学任教16年,在剪纸的创作、普及方面辛勤耕耘,丰富了学生的美术修养,他的能力被虹口区少年宫看中,后调任到少年宫工作。在职期间获得了中学高级教师职称,1983年加入了上海市美术家协会,1984年任原中国剪纸学会理事。
2000年在虹口区青少年活动中心退休后,他背着相机,遍游大江南北,拍摄了许多美景。他在学习传统的基础上,在风光剪纸创作中融入了与时俱进的剪纸表现新风貌,先后构思创作了刻画云南元阳神奇哈尼梯田的《流淌的山水》、描写江南水乡蓝印花布的《水乡飞舞中国蓝》、歌颂青藏铁路建设的《天路》等作品,使纯朴的民间剪纸艺术充满时代气息。
水乡飞舞中国蓝/孙 平
50余年来,孙平老师陆续在报刊上发表了大量的剪纸作品,仅2000年退休以来就先后在《新民晚报》、《文汇报》、《人民日报》等全国各地报纸上发表100余幅剪纸作品,2004年开始经常参加全市和全国剪纸大赛,多次获得金、银、铜等奖项。
孙平老师为人谦逊,不求名利,辛勤创作。他对我说:“我真的不在乎什么,我就是喜欢,创作剪纸我很开心。”真正的原创作品,是作者内心的真诚表露,看孙平老师的作品,使人心情愉悦。
(三) 通过剪纸开发孩子创作思维的朱立群
我认识朱立群老师是在2002年上海电视台的一档少儿手工艺电视节目上,我在节目中点评学生们创作的剪纸作品。朱老师的学生们无拘无束、发自天性而生动鲜活的剪纸作品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他告诉我,孩子们来自生活的剪纸作品已创作了两百多幅,没经过技艺授受,全是他和少年宫姚晓嫣老师带着玩出来的。他们认为:剪纸艺术家们的造型特点和技艺风格各有千秋,但镂空才是剪纸根本的艺术语言特点,让孩子们跳过技艺传授直接进入镂空的造型语言探索和题材创作是达到“创造教育”目的的有效路径,我们应该允许孩子们和艺术家平起平坐地形成自己的“造型特点”和“技艺风格”,这应该成为剪纸艺术这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新途径之一。我认为朱老师的“创造教育”理念对杜绝现今剪纸艺术门类中屡屡出现的抄袭现象至关重要,在提倡原创剪纸实践中起了表率作用。
吉云婷11岁作(图片来源于朱立群博客)
陈心怡12岁作(图片来源于朱立群博客)
朱老师对我说:“爱玩是每一个少年儿童的天性,天性可顺不可逆;创造性是人类给予每个个体的天赋遗传,天赋宜扬不宜抑。科学的现代教育理应在顺应少年儿童天性的同时催化他们的创造天赋。”因此,他不教技法,只出题,着重催化学生的表达冲动和创作思维,并适当指点,学生创作出的作品有种原始的、天真的、富有想象力的美感。朱老师和姚老师这样的训练实验已坚持了十多年,学生达到十万多人次,而剪纸也正是这两位纸艺家和孩子们一起玩得最开心的艺术。和其他课堂不同的是:他们的作品不会成为孩子们的范例,倒是孩子们的创作冲动会启发感染出他们的创作激情。朱老师说:“我的剪纸老师其实是孩子们。”
朱老师和他的学生一起玩剪纸,他喜欢创作有思想深度的作品,像作品《平衡》、《鹤立鸡群》等,看了引发人去思考社会现象,启发人领悟为人处世之道理,与漫画异曲同工。
平衡/朱立群
(立意:就因为一只鸡的毛稍微显了帅气,就引起了一场恶斗,直到大家赤膊便平衡了。别以为人高级,差不多,区别在于斗法的丰富多彩及输赢的皆成文章。)
朱立群老师是高级工艺美术师、上海民间文艺家协会和上海工艺美术学会的理事、中国创造学会会员,有着三十多年艺术设计经验,多次获国际国内艺术设计奖项,并熟悉儿童心理,注重在训练中引导儿童构建健康向上人格。撰写的少儿创造思维书籍获国家文化部“蒲公英银奖”。朱立群和姚晓嫣老师还分别担任了上海工艺美术学会纸艺专业委员会的主任和秘书长。他们辛勤耕耘,仓廪丰硕,想让十几年的少儿创意训练能最终为基础教育创造一个可行的课程载体。祝愿他们梦想成真,他们应该梦想成真。
(四)有个人风格创作、剪纸颇丰的彭敏敏
我从丰富多彩的网络世界认识了彭敏敏老师,他酷爱剪纸艺术,尤其从美术设计岗位退休后,创作了许多富有生活气息的剪纸作品,常见于报端。
1956年彭老师在上海市提篮桥区中心小学美术老师蒋松涛的指导下开始学剪纸,蒋老师向他推荐学习林曦明老师的剪纸风格,所以,林老师实际上是他书本上的剪纸启蒙老师。1959年他的剪纸作品《我们爱和平》入选在日本举办的国际儿童美术展,这无疑是对他的极大鼓励。
1969年彭敏敏老师从上海轻工业学校美术专业毕业后,分配到陕西西安工作。70年代起,他开始业余创作剪纸,在陕西、甘肃、江苏、北京、武汉、浙江的报刊杂志上经常发表剪纸作品。30年前彭老师发表在《陕西日报》上的作品《晾苞谷》,是他当时在关中最有当地典型风貌的村子所见到的“房屋半边盖”,有利于农作物晾晒场景的再现。作品《自己动手做家具》是70年代彭老师结婚时自己打家具的生活经历的展现,记录了一个时代的习俗。
晾苞谷/彭敏敏
自己动手做家具/彭敏敏
彭敏敏老师80年代调到《常州日报》当美术编辑,1989年又到上海供销合作总社工作,之后在上海家化股份有限公司市场部从事化妆品美术设计工作,因为工作勤奋努力,在职期间获得了上海市劳动模范称号。退休后,彭老师重拾童年的剪纸爱好,创作了大量反映现实生活、老上海市井生活及童年老游戏系列剪纸作品。
切勿酒驾/彭敏敏
老底子屋里厢/彭敏敏
彭老师的剪纸作品里剪纸语言运用自如,表现形式装饰有味,散发出浓浓的生活情趣。近年来,上海的枫林社区,全国的其他省市经常举办各类剪纸展览,彭老师以极大的热情积极参展,并申请参加了上海市民间文艺家协会。大家能经常看到彭老师新创作的剪纸作品刊登在《新民晚报》上。剪纸这一传统艺术使彭老师老有所乐、老有所学、老有所为。他以剪纸记录生活,歌颂过去曾经拥有的点滴美好,童心未泯的艺术创作使他的退休生活其乐融融。
后记:2012年出版的《上海剪纸》一书,有错处与未写到之处的不足,与非遗中心的黄树林老师谈及此事,他说有时间可写一下,有机会可作补充。为此,本着认真求实的想法,把我所知所了解的有关《上海剪纸》一书缺详实、未提及的人与事写一下。感谢孙平老师、朱立群老师、彭敏敏老师提供的信息。
(作者系上海剪纸国家级传承人,上海民协副主席)
技术支持:上海江帆网络科技